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海外

凝固瞬间:埃里克·A·弗兰德森作品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19 16:11:35 | 文章来源: 美讯在线-东方美术网

关山月美术馆与丹麦艺术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今年,改造后的关山月美术馆迎来又一位丹麦艺术家——埃里克·A·弗兰德森(Erik A. Frandsen)。

埃里克·A·弗兰德森1957年生于丹麦的兰德斯,1976年至1979年间先后在希腊学习陶艺,在意大利学习雕塑,后又到巴黎学习平面设计。1981年,埃里克移居哥本哈根,并创办艺术团体“Vaerkstedet Vaerst”。

作为一位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埃里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创作,但无论使用何种材料,以何种形式呈现,其作品都充斥暧昧的双重性——既充满吸引,又饱含抗拒。艺术形象常常是既以诱人的姿态吸引观者,但又通过阻碍物的应用让观者觉得其冷酷抗拒。形象与结构、正面与负面、物理实体与抽象形式的对抗较量,极具张力,并营造出一种向观者开放的“双重空间”。

此次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正是埃里克这种二元艺术观的体现。以“凝固瞬间”命名的不锈钢平面雕刻作品,抛弃了色彩、帆布与画笔,用钻头在大幅不锈钢面板上雕刻花朵,仿佛凝固了象征美丽、浮华与生命的花朵某种妖娆瞬间。但仔细观看,画作中大多是普通的野花野草,不是纪念花圈就是凋谢中的百合,透露出某种死亡的迹象。

透过不锈钢板作为镜子的功能,观者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观者与周围环境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画作的维度被拓展了。与传统绘画欣赏时容易形成不对等关系的体验完全不同,观者与作品是一种对等的对话关系。观者参与到作品之中,并改变作品的形态,花朵和缎带的曲线,与镜面反射的物景交织,创造出另一空间。而就在此一瞬间,艺术与现实也被连接了起来。

颜色丰富饱满的大尺寸油画,是埃里克依据摄影照片绘制的,大多是他在旅途中用相机捕捉的“凝固瞬间”。这些私人生活片断,都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但把这些小碎片放大到巨大尺寸的油画后,会不由得让人去关注、思考这些事物的前因后果。观者在这些艺术家凝固的瞬间中,体验着矛盾、新鲜却愉悦的审美感受。

关山月美术馆通过与丹麦艺术界的互动,保持着与活跃的北欧乃至整个欧洲当代艺术界的气息相通,同时我们希望这种互动能够不断加深深圳与丹麦之间的友谊。

 

萨克森豪森的追悼花圈

埃里克·A·弗兰德森 (ERIK A.FRANDSEN)简介

埃里克·A·弗兰德森1957年出生于丹麦的兰德斯(Randers),是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1976-1979年间,他先后曾在希腊学习陶瓷工艺,在意大利进修雕塑,最后赴巴黎学习平面设计。1981年,埃里克移居哥本哈根,并创办了艺术团体“Vrkstedet Vrst”。艺术家克里斯丁·莱默茨(Christian Lemmerz)也是该团体成员。此外,埃里克亦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det vilde maleri”运动的活跃份子。

埃里克的艺术形象具有模糊而暧昧的双重性——既充满吸引力,又饱含抗拒感。他早期的创作强调多元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实际动机/刺激源,第二个层次是阻碍或破坏这些动机的物体,如橡胶胎,摄影,盒子和灯在画布或其它画作上的应用。埃里克早期的艺术形象以情色为中心,第一眼以诱人的姿态吸引你,第二眼却让人发现其因阻碍物的应用而显得冷酷而抗拒。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从1992年起,埃里克采用霓虹灯作为阻碍物的艺术项目Dokumenta IX——诗意般的画面被强硬的管状霓虹灯光所搅乱、分解。

1   2   3   4   5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艺术市场虽然回暖 投资仍需谨慎
· 保罗麦卡锡举办新作展 灵感源自《白雪公主》
· 德国三大博物馆明年携手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 纽约新美术馆利用裙带关系遭质疑
· 第二届新奥尔良艺术双年展明年11月13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