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敏先生是浙江台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从事美术工作60余年,出版《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史》、《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等60余种,饮誉海内外。其中,《中国绘画史》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里程碑”。中国美术家协会推选他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中国绘画史》面世27年之后,经王伯敏先生重新修订,2009年5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新版,此时距王伯敏先生1961年春着手编写此书已过去了48年。本书以磅礴的气势,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见解,纵论古今绘画艺术,全面概述了自原始社会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对画事、画家及画作皆有系统的评价,涵盖岩画、壁画、中国画等领域。全书更正、增补了最新出土文物资料130余处,资料翔实,插图丰富,是迄今最具规模、权威的一部关于中国绘画发展史的学术专著,也是文化部组织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统一编写的教材。
王伯敏先生一生从事美术史研究,出版过众多的美术史专著,惟独此书有着极其不平凡的经历。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有机会与王伯敏先生进行多次沟通与交流,了解了《中国绘画史》撰写及出版过程中所遭遇的诸多不易:“手稿夜遭劫,天寒白屋藏。蠹鱼忙未已,壁蜥作沙场。我心痛如割,梦里亦情伤。”这部书稿的背后,包含着建国后第一代美术史学家怎样的情与伤!
1961年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文科高等学校教材编写会议。当时全国艺术院校的教材由文化部艺术教育司统一组织专业人士来编写。时任浙江美术学院教师的王伯敏被分配的任务是编写《中国绘画史》。经过不懈的努力,1962年春,他拿出了60余万的初稿。
因为是艺术院校的教材,审议的阵容非常强大,徐邦达、俞剑华、伍蠡甫、潘天寿、史岩、傅抱石、于安澜、金维诺等14位美术史专家参加了评定。俞剑华先生在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一部同名著作《中国绘画史》,对于俞著《中国绘画史》,有评论称:“采陈师曾、郑午昌、秦仲文诸家之长,斟酌损益,以简驭繁,对历代画家师承关系、画派流变等,多以列表法说明,一目了然;对明清西画之东传及中国画之东渡,亦有专节论述。”由于俞著成书较早,没有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指导绘画史的研究,显然不能满足上世纪60年代作为高校教材的需要。王伯敏先生告诉我,俞剑华在教材审议会上曾经说过:“我的一部《中国绘画史》已经老了,虽经修改,但问题太大太多,无法起死回生……让王伯敏来为新中国的这门绘画史学创个新纪元……”这样,《中国绘画史》的编写工作便传递到了时年37岁的王伯敏手中。
在这些前贤面前,王伯敏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虚心采纳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精心修改,于1965年冬定稿完成。
在交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前夕,“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书稿被抄没,在潮湿阴暗的屋子里沉睡。17年过去,直至1982年12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出版了日语译本。
此书成于不平静的年代,独领风骚于改革开放初期,屡获好评,王伯敏先生“画史南山”和“美术史学泰斗”之称由此而来。
20世纪主要画史论家有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苏吉亨等,王伯敏先生的《中国绘画史》是建国后的第一部画史,此书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美术史论界不平常的动态与特点。
我们从以下的引言中可以窥见王伯敏先生的《中国绘画史》带给美术界的广泛影响: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部美术史专著,标志着美术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部著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突破前人编写的规范……充分肯定民间绘画的历史地位,显示了这部史书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色。”
“王伯敏先生治学严谨,务实而无华,史学品格与人的品格,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统一。这是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史学著作。”
“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这句形容尺幅丹青的诗,同样可以形容85岁高龄的王伯敏先生的胸襟与成功。我们祝福这位富春江畔“半唐斋”中的老人,吉祥如意,晚晴独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