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终结!耶乎开始?——粗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9 13:30:37 | 文章来源: 北京文艺网 慕新华 殷渭

当代艺术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辨别什么才是一件真正当代艺术的优秀作品?我们会辨别鲜花还是塑料花吗?伪劣的当代艺术就是“塑料花”。也许制造“塑料花”的伪劣的当代艺术一开始出现过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的好作品,有了市场以后就开始如同克隆“塑料花”一样,批量生产。这样的当代艺术,就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了。但是艺术家开始时作品还是可以收藏的。

可以说艺术商业化对艺术的伤害并不比政治干预对艺术的伤害轻,甚至更重。虽然当代艺术存在这被“金钱腐蚀”的危险性,但中国最有希望的仍然是当代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图片艺术、实验水墨等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视角的优秀艺术家,他们的成熟在于他们初步的有了“艺术至上”的认识,他们能够较智慧地克服政治、经济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对艺术发展及个人独特视角、个人独特艺术语汇的掌握及运用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中国未来艺术之希望所在。

这一时期当代艺术的兴起还源自大陆官方开始采取压制态度,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一些嗅觉灵敏(这个词非常的中国,带有贬义色彩,把人家独具慧眼的藏家比喻成了投机主义者)收藏家、画廊、基金会开始有系统的收藏、整理、评论、推广中国大陆的当代艺术。特别是世界一些顶级拍卖公司的介入,把中国大陆当代艺术推到了国际间代表中国艺术水准的层面。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分化,中国的当代艺术正由批判性、叙述性转变为结构性与语言性,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好坏不再是看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说”。真正的艺术大师,不是看他对画面(场面)处理的如何完美,而是看他是否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这种新艺术语言的产生,才对艺术史有真正意义的贡献,才是真正有永恒价值的好作品。

艺术品自身的价值被突显,才能标志中国大陆当代艺术正在走向成熟。新一代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开始关心艺术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艺术家内心需要解决的问题。东西方意识形态差异和对抗在这里得到了消解。

这类代表性的人物有杨佴旻、丁乙等人,在中国这种人还实在是太少太少。

需要说明的是尴尬的莫过于画院及学院内的画家,他们受体制和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在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夹缝中生活,也有能力超强,左右逢源,不能大张旗鼓,随心所欲的创作所谓的“作品”,出了“上面”规定颂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改革开放的成果等“任务”外,还有为政府机构的大型建筑画的装饰画外,他们还画一批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油画里的摩登仕女、少数民族风景、民俗风光;中国画打着继承传统旗号的山水画、人物、花鸟等其实只是变相的高级行画。这些大量低俗的作品,对真正的繁荣艺术、推动人们对艺术新的认识,特别是帮助提高人们对创造能力的认识及提高人们对审美趣味,没真正的帮助只能是误导,只起了多了一些高级行画的作用。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当这些体制内的艺术家、画家、教授看到当代艺术炙手可热的时候,也有加入当代艺术行列的,更多的是没有缘由的反对,理由是这些中国的当代艺术完全是接受的是西方十九世界末的现代主义艺术,跟本土文化不能接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传统文化,中国的当代艺术兴起其本质,是外来文化的入侵,是一种新的后殖民文化。这些人的有力武器就是传统画法和写实主义来捍卫“当代艺术”的入侵。他们打着新古典主义的旗号,抄袭已不能捍卫知识产权古人的作品,来掩盖创作力的短缺。他们反对当代艺术的真正原因是担心当代艺术动了他们的“奶酪”。正是他们从另一个侧面,成就了所谓的当代艺术。这些人一般身着休闲式的现代中装,出入于经济人安排的各种笔会、饭局。并以皈依佛教或居士的身份游走于中国的达官显贵和爆发户之间,目的是把作品变成大把的银子。再把银子换成外汇,把子女送往国外留学或定居。

被边缘化的是第三类所谓职业艺术家,他们大都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国内重要的画展、活动、统统没他们的份,他们是带着梦想的群落,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向往当代在市场上成功艺术家和国家画院有丰厚而稳定收入的艺术家。这部分人中,只有极少部分人能排除杂念,克服物质生活困难,长期坚持艺术的方向,并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基金会应该资助的对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中国当代艺术独具本土价值
· 国家收藏常态化多难?当代艺术低价流失海外
· 谁是当代艺术的消费者和欣赏者?
· 当代艺术佳作低价流失 国家收藏常态化有多难?
· 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登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