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终结!耶乎开始?——粗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9 13:30:37 | 文章来源: 北京文艺网 慕新华 殷渭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八个样板戏为标志的文革艺术开始兴起。《钢琴伴唱红灯记》以高起点的艺术水准,一推出就红遍大江南北,毛泽东语录歌及毛泽东纪念章的的流行则标志着文革艺术开始波普化。以北大、清华等北京高干子弟开创的红卫兵身着绿军装带着红袖章,军装上掐着皮带,背着毛泽东语录小包、军用小水壶的扮装及大串联活动和给走资派戴高帽游街,现场万人批斗大会,(虽然从今天来看很不人道)是中国最早期的行为艺术之一,当时这个行为轰动了中国乃至世界。当时的大西洋彼岸美国青年反越战情绪高涨,约翰·列侬、大野洋子代表的披头士同时在美风行、以金斯伯格为代表垮掉的一代的“嚎叫”,这种东西方青年的“遥相呼应”反映了那一代青年对现实的愤懑和不满。

《毛主席去安源》、《我是海燕》、《占领总统府》等一批油画的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水墨画似乎步子慢了一点,李可染的山水画成了“黑山恶水”、陈大羽的“公鸡”都受到了批判。只有到了《激扬文字》、《我爱这一行》等全国美展经过“审核”大批作品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革水墨画。

代表文革的“当代艺术”还有当时的漫画、黑板报、大批判专栏及《毛主席语录牌》、大型雕塑《收租院》等。

这一时期政治的导向完全影响了艺术,甚至可以说“控制”了艺术创作的自由“艺术”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艺术虽然少了个人的独特的艺术语汇和个人的独特的艺术视角,但时代的特征显著,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很多作品都是个人和集体共同完成的。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接近后现代的作品,例如给所谓封、资、修的作品大叉,大型雕塑《收租院》现成品的应用。艺术的创造性和传承性及思想性这一重要的考量标准,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的发挥。

艺术发自内心的时期

第二阶段为1980---1989年,这段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这时期是中国大陆新艺术的思考期和转型期,西方文化的渐入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对人权的重新认识等合力影响,使艺术逐步完成了由政治工具变为个人的独特体验、思考和审美趣味的转化。这段时期中国大陆的艺术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艺术开始和政治分离,艺术开始摆脱了被监视被审查的被动地位。

以《星星画展》、“伤痕文学”和“85美术思潮”、“痞子文学”、“实验话剧”、“摇滚乐”的兴起、朦胧诗的涌现为特征和案例,作品以反思、反主流、叛逆、个人化、现代主义等主要特征,这段时期的画家开使分化,少部分画家由学院、画院等“体制内”转为专业画家,这部分画家有先到海外再回大陆的、有去了就没回来的、也有一直留在大陆的、还有辞去公职先作为自由职业者后转为艺术家的等等……这是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短暂时期。尽管多数艺术家在技术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也存在很多模仿的痕迹,但艺术家开始向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道路上过渡。不再依赖谁的苗头开始产生,当代艺术由边缘化的状态变为主流。从85思潮开始,美术馆的枪击事件等“过激”的现代艺术作品,激怒了当局,一部分坚持实验艺术的美院学生及社会上对艺术抱有梦想的青年开始聚集到圆明园一带,这是一个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甚浓的时代,街头人们手提录音机,录音机里高放着邓丽君等港台歌曲及迪斯科音乐。朦胧诗开始流行,人们开始思考并想表达什么。在南京的玄武湖,就有社会上的艺术家自发的组织“晒太阳”艺术活动、鼓楼一带的鸡鸣寺聚集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进行交流聚会。89年64后一部分画家开始从圆明园到北京通州的小堡庄。在这种气候和土壤里,当代艺术开始成长。随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西方的双年展、文献展及西方画廊、拍卖公司的介入,部分中国当代艺术逐步被国际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少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成为拍卖界的宠儿。他们由当局打压的对象变为艺术界的大腕。完成了由当时的“愤青”到经济上无限放大的“彩色气泡”。“愤怒”成为了时尚的商业“标签”。

金钱把艺术压倒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1989——随着改革的深化,承包责任制、下海、下岗、破墙开店、全民经商等,“经济”生活开始主宰大陆人的一切。艺术也被彻头彻尾资本化,在“政治”被淡化的同时“经济”成了主宰人们的一切,在把灵魂卖给“魔鬼”的买卖中,艺术家的独特体验、独立思考、独立人格让位给了所谓技术、形式高于一切的符号化“艺术”,当代艺术在把灵魂卖给“魔鬼”的同时,只剩下了一张躯壳。画廊的炒作,拍卖公司的运作,把艺术品变成了股票代码,西游记里本来孙悟空是怕“妖怪”入侵而为唐僧画了一个圈圈,现在一些搞当代艺术的“唐僧”也为自己画了一圈圈,还美其名曰:画廊和卖家为我画了圈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地。“大头像”、“傻笑”等曾经震撼人心灵的作品,在经济的干预下,变成了一种代用货币,这些艺术家在由反思者变成文化新贵的过程中居然几十年作品不在变化,原先作品的批判性被经济的“海棉”彻底吸收。不仅如此,他们的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还引起了一大群追随者的效法。艺术在这个时期变成了快速致富的手段。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把水变成油的把戏在绘画界再次上演。随着资本市场的介入,炒作之风兴起,中国画假画泛滥,部分伪当代艺术家以对现实所谓批判的姿态,其实是冲着人民币而来的。

中国的当代艺术不能真象画里画的那样,一个人头,一傻笑就是几十年;也不能是装模弄样摆出对现实大批判的波普形象,十几年不变;中国的当代艺术更不是制造几张呆若木鸡的三口之家,其实连绘画语言都没有解决好的行画却十几年在拍卖市场一路飙升。如果这样的中国当代艺术都没有人反思,没有人说不,那才是中国艺术界的悲哀!

艺术是不应该给政治奴役,但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就对了吗?

中国当代艺术要反垄断,反对操纵市场的黑手,让更多的新人和好作品脱颖而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中国当代艺术独具本土价值
· 国家收藏常态化多难?当代艺术低价流失海外
· 谁是当代艺术的消费者和欣赏者?
· 当代艺术佳作低价流失 国家收藏常态化有多难?
· 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登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