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艺术教育须逐步改变“倒金字塔”现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31 09:58:39 | 文章来源: 光明网

2014年北京各大艺术院校的招考已基本结束,可以说每年一次的艺术生大军蜂拥北京城的火爆场面已经成为北京城开春儿的一大景象。按理说与充足的艺术新鲜血液涌动相对应的应该是国内文化市场的繁荣,但现实却是,上自政府,下到百姓,都对文化与艺术的发展状况充满担忧。两会期间,各界代表与委员更是针对纷繁的文化现象表达了忧虑,提出了建议。为此,光明网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导、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苏自红就目前的艺术生就业、艺术教育与创作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鼓励艺术毕业生到地方去做“鸡头”,不要挤在北京当“凤尾”

曾经有媒体总结当下艺术教育的六大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考前市场火热,考后就业困难”。的确,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就业形势,就我了解的舞蹈专业来说就业确实不是很容易,我觉得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想到学校当老师,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但现在高校、中小学校进人对学历要求很高,必须是研究生学历,本科生根本就没有了机会。二是学生想到文艺团体当演员,可这些团体招聘名额是很有限的,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进到文艺团体中去。三是学生想到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同样这样的名额机会也是越来越少,因为它不像演员行当更新换代那么快。这几个方面就造成了舞蹈专业的学生就业比较困难。

我想,面对这种局面,各个学校都会想办法来帮助与促进学生就业。我们中央民族大学历年来对学生的毕业就业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并且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比如说我们学校自2003年起每年都为应届毕业生举办毕业汇报演出晚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全国各地有20-30多个用人单位前来参加。学生就业方向大概有六种:一是到文艺团体从事舞台表演,比如说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以及外地的一些文艺团体。二是到中高等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从事舞蹈教育当老师;三是到文化馆、少年宫从事群众文化普及和教育工作;四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五是报考研究生,这块儿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六是北漂,或改行。

前些年我们学生就业率比较好,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对我们民族舞蹈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近年就业率下降较快,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外,很多学生不愿意到外地去,都想留在北京;对工作地点、待遇要求也比较高;考研的人数在增加,但最终考上的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北漂的人逐年增加。我们学院历来是鼓励学生到外地、到地方去做“鸡头”,当学科带头人,不要在北京当“凤尾”。另外,自中央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各文艺团体纷纷改企,包括反腐工作的深入,没有了很多大型晚会的举办,虽然北漂生活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已不是选择的目标,但就业形势确实更加严峻了。

艺术生培养: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演出机会

但这里存在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学习艺术表演的学生人数很多,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却是人民群众对文艺演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好的文艺作品期待值很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各大艺术院校每年的艺术创作成果并不少,其中不乏精品,但是在艺术创造成果与人民群众生活之间缺少一个通畅的交流渠道。

我认为艺术院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与艺术成果的创造是齐驱并进的,艺术人才培养离不开艺术成果的创造。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舞台实践,而舞台演出实践恰恰离不开观众的观赏,这正好是艺术创造成果转化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双向需求。打通艺术创造成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渠道,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关键在于艺术院校可以建立一个长效的舞台实践演出机制。

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和上课,不像以演出为主文艺团体那样有大量的演出。但是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艺术实践演出,走出校门,面向社区,服务社会,与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合作,我觉得应该多从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经常也会接收到很多单位的邀请,参加一些公益的演出活动,但这种演出毕竟是偶尔的,间断性的。如果形成一种长期的演出机制,既不耽误学生的上课与教师的教学,又能进行一些舞台实践,还能满足人民群众欣赏文艺作品的需求,这是很好的。

还有就是我们每年都会有毕业汇报演出,我觉得这种演出是可以对外公演的,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可以跟电视媒体合作,比如说我们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在《舞蹈世界》栏目播出我们毕业生的毕业汇报演出已经两三届了,通过电视媒体,广大观众就可以及时欣赏到我们创作的新作品。这种形式效果很不错的,收视率很高,观众反响特别好。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