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书法教育不流于形式 书法教师要有专业资格认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11 09:48:34 | 文章来源: 新快报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另一个身份是“文字学家”,但自担任省书协主席之后由于事务繁忙,已经暂时放下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周青铜器铭文通论》的编写,这篇著作被视为容庚先生《商周彝器通考》的姐妹篇。他希望能全身心做好广东书坛的引路人,促进中国书法的发展。他对目前书坛的某些现象不能苟同,更指斥“书法作为线条艺术,不应‘咬文嚼字’”的观点,他希望书法界能够重新重视文字、文化对书法艺术的作用。他表示,书法专业应该开设在中文系,以加强以后书法家的文化修养,更直言“书法教师要跟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一样,有一个专业的资格认证。”

书体不存在高低之分

记者:您从来没办过个展,去年突然举办了“自书诗文作品展”和“春华秋实——张桂光书法展”两个个展,您如何看待这两个展览?

张桂光:我搞书法都有几十年了,这也算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吧。这两个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在策划思路上是有分工的,“自书诗文”的展览旨在对传统的深度挖掘和对“自书诗文”的文人传统的继承方面作些探索;而“春华秋实”这个展览旨在配合“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的讲座,展示书法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功能,为适应家居与办公场所的布置,尺幅方面多了不少小品,内容方面则较多地选择了古今格言、佛学偈语及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古今诗文。

记者:据了解,您掌握多种书体,碑帖兼容,楷书、行书、章草、汉隶、秦隶、简帛文、金文、甲骨文,每体都有深厚造诣,您认为书体之间是否存在高低之分?

张桂光:虽然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行书和篆书。但是书体之间是不存在高低之分的,只有风格的区别。水平高低只能在具体作品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书法讲究的是书写水平而不是装裱水平

记者:您曾经说过,书法更应该是案头艺术,而不是展场艺术?

张桂光:准确的说法是,书法既应该是展场艺术,也应该是案头艺术,这是一致的。只是现在太多的人,把这两个割裂开来讨论,甚至有人强调书法只是展场艺术。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书法发展很不利的事情。

记者:他们所指的展场艺术,具体是什么?

张桂光:就是强调展场上的感官刺激的“霎时快感”,通过拼镶、作旧、渲染等手段烘托出五彩缤纷的形式来夺取眼球。据一些有经验的人讲,单纯的白纸黑字,一张纸写一首诗的作品是很难入选某些全国性的书法大赛或者大展的,也很难进入评委的视线。但是色彩斑斓、装帧奇异的作品,又很难进入市场,因为他们强调的只有“霎时快感”,与日常的典雅需求并不相符。

所以,我认为,这就形成了很大的错位。这样并不利于书法的良性发展。我们应该创作一些既能够在展场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进入人民大众生活的作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型展览的书法作品基本是白纸黑字,不会有过多的花哨技巧。因为大众欣赏的书法,是书法本身所表现的水平而不是装裱水平。

书法的内容是在于文字,而非仅仅是线条艺术

记者:目前各种书法大赛似乎非常多,这对提高书法水平能提到怎样的作用?

张桂光:据我了解,以前每年只举办一个、两个的全国性书法大展大赛,2013年突然提升到30多个。我认为很不正常。30个展览,一个展览投入数百万,各个展览的征稿启事,除了题目不同,其他内容要求几乎是一样的。一张作品可以“打遍天下”。

30个展览的主要评委变化不大,评出的作品风格、内容、水平等都没有太大区别。花这么多钱,对中国书法有多大的推动?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其副作用则是促使书风趋同,不利于百花齐放和地方特色的发展。不如多办一些省与省之间的联展或交流展,让地方特色有发展的空间。

而且,现在的张桂光有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强调中国书法要跟国际接轨,认为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主要欣赏线条,要让懂汉字的中国人可以看懂,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能看懂,实际上就是去中国化。其次,强调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文字学,也不是文学,所以写的是不是文字,写得对不对,写的是什么内容都无关系,否则就会剥脱他们的艺术才华,实际上是要去文化元素。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