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展·先生回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0-11 13:50:34 | 文章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初看是喜语,再看是痛语,再再看,或看出旷达。

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终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可以仰望。这在当下虽是个加上姓氏就被常呼的字眼,却又是个能遥想到鞠躬的场景。先生,几千年的敬语,也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代人上学时,私塾和学堂已远,戒尺和鞠躬已远,破四旧里,先生落魄;三十年后的市场化中,先生贬值或被作价。教育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坝,蓝天白云走黄沙。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先生,实乃教育之魂魄。

值此时辰,我们勉力拍摄一部回溯民国先生的十集纪录片,共鸣了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终成国之先生。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回应着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浩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从一个称谓、一部纪录片,延伸为一场全媒体致敬展;从深圳到北京到南京再到杭州蔡元培先生拓展的美育之地;《先生回来》展除了先生的图像影视,又加入了民国书刊的“图书典藏”和“老课本”系列展,让先生、学生及其文略,相聚一堂。我们只是业余的策展人,却是信仰的后来者。时空再远,一脉相连。

感谢杭州,敞开胸襟,迎来故人浩气、岁月丹青。《先生回来》一路风顺,多亏深圳、北京、南京的多个机构和个人,多亏今日倾情倾力的中国美术学院和湖南美术出版社,你们是我们的底气和福气,让我们感恩和感奋。

黄昏时分,群鸦归巢,晚霞落湖,有人在远方伫望。永不相逢的故人年代,似近犹远,似远犹近。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