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纤维、心维、思维 中国美术学院纤维和空间艺术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30 20:35:30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东坡路过华清宫时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见唐玄宗命令他为杨贵妃的裙带题词,乃得一阕《太真妃裙带词》:“百叠漪漪水皱,六铢縰縰云轻。植立含风广殿,微闻环佩偶摇声。”苏东坡的梦其实不是没有缘由的。在宋代,女士往往喜欢拿出相对私密的随身之物如手帕、裙带、扇子,请男性文人题写诗词赞颂自己。那些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男士自然也愿意一展诗才,往往即兴吟咏当场成诵,同时适度地表达了自己对佳人的仰慕之情。风雅的社交聚会,精美的纺织品,加上浪漫的诗词,婉转的情意,给历史留下了许多诗词佳篇和旖旎的想象。

现代生活挤走了古典的风雅,纸巾取代了香帕。纸巾一拭即扔,极其方便。但同时,人们也扔掉了树木葱茏的环境,扔掉了生活的点滴记忆(母亲的针线,幼儿的口水,情人的眼泪,令人遐想的唇印),也扔掉了一种文化(比如在手帕上题诗作画)。

但是,从1980年代以来,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纤维艺术,在中国日渐发展。“纤维艺术”一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个新集合名词术语,指以纤维为媒介构成的具有创造性和实验性的新型艺术形式。纤维艺术利用包括传统纺织材料在内的纤维进行创作,加上艺术家的人生感触和智性构思,可以说,它的兴起多少弥补了前述诗帕文化消失带来的缺憾。

说起纤维艺术,也许一般人会有所不知,它其实就是无人不晓的纺织艺术的现代发展,广义的纤维艺术即可包括传统的纺织艺术、壁挂艺术等。狭义的纤维艺术则专指20世纪上半叶以来由壁挂艺术发展而来,以现代艺术观念为主导,使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

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万曼壁挂研究所归入雕塑系,成为雕塑系第五工作室——“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深入系统地进行空间造型艺术的本体性研究,是中国探索现代纤维艺术与空间造型最重要的教学和科研机构之一。今年正值“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又迎来了第一届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纤维,作为一种眼光”的创办,举行《纤维心维思维——中国美术学院纤维和空间艺术展》旨在对这门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加以审视,对“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的教学和研究加以检阅。

本次展览将从纤维(材料的维度,物质的转换)、心维(情感的维度,人性的表达)和思维(思想的维度,观念的突破)这三个维度来梳理、思考纤维和空间艺术。

纤维:纤维艺术是一门关于材料的艺术。可以说,没有一门艺术像纤维艺术这样,既精微又广大。所谓纤维,通常指长度比直径(直径在几微米或几十微米)大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它可以极纤细,也至广大,能包裹高楼、海岸甚至山谷(克里斯托的地景艺术)。

来自波兰的专家爱娃 莱考斯基塞斯卡曾强调:“最重要的是,纤维艺术永远是艺术,应该先艺术,再纤维。”自然,艺术性是任何一门艺术成其为艺术的基础,但在纤维艺术这样一个具体领域中,材料是第一性的。既然是纤维艺术而不是别的艺术,那就应该尽量发挥和挖掘纤维材料、工艺、语言等自身的特质,因此,很多纤维艺术家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于纤维艺术,材料是第一性的,材料自身的肌理、质感等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让芒萨,早在1938年就宣称与传统的精密复制绘画式的壁毯艺术决裂,充分发挥了纤维艺术在设计语言上的个性,并倡导不断开发纤维艺术的新材料、新技法和新语言,从而带动了纤维艺术的新发展。在本次展览中可见,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五工作室非常重视纤维艺术材料自身的特质,在教学中以纤维与空间艺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呈现的独特视角和艺术语言为出发点,从材料媒介的角度,从软材料造型的角度对纤维艺术进行探索。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