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胡也佛:由国画转向连环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1 10:50:18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据不完全统计,张、胡合作连环画,自1948年至1981年,出版有四十多种(内有张之凡参与五种),此外,同林雪岩、严箇凡等六人合作《铜墙铁壁》之一、二、三(1953年、1954年),同钱笑呆、汤墨农等合作《中国古代军事家》(1963年)。

连环画也称“小人书”,却并非小孩的专有读物。在新中国的头二十年间,以其画面与故事生动、文字简洁又价廉物美,“小人书”拥有广大读者群,尤其在电视尚未进入千家万户的时代,几乎人人爱看,传播极广。当初,政府也极为重视,毛泽东曾指示周扬要成立专业出版社。出版社内因此抓紧组织人员改编文字脚本、绘制连环画册。时百废待兴,国画市场冷落,不少从事中西美术创作的画家,包括程十发、陆俨少、董天野、刘旦宅等,真心诚意改行创作连环画,提供人们娱乐和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蒋炳昌中医师转引白蕉夫人金学仪老师的回忆,白蕉当年在市文化局美术科工作,负责举办连环画培训班,程十发曾向白蕉请求创作任务:“蕉叔,有啥生活好给我做做?”那么胡也佛呢?上海书画出版社离休老干部黎鲁所著《连坛回首录》(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一书,史料真实可贵,也提及胡也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已知其名,1952年几家出版社并为公私合营,就在一起工作。他的《铜墙铁壁》让我连续阅读几天而深感意味十足。他决心从国画转到连环画,有过一番思考,曾多次向我表示:‘应该转变,高兴转变。’他很认真地说:‘的的确确,画小人书比画国画还要难,但我有兴趣。’”

连环画强调特定人物,讲究特定造型,又要紧扣故事情节的连续性,不似国画可以单件放开来挥毫。胡也佛以真诚,以毅力,以其线条造型功力,实现了自己从国画到连环画的创作转向。那年月不少张、胡合作的连环画,印数几千、几万、几十万,直到再版重印,有的累计达二百八十余万,市场广阔得今天难以想象。

胡也佛也曾独立创作连环画,如1961年据《西游记》第七十三、七十四回故事编创文字所画《盘丝洞》,1962年所画《蔡文姬》。往前则1950年有《林则徐》《岳飞》《荀灌娘》《李勇大摆地雷阵》,1951年有《挑对象》(宣传新《婚姻法》)、《女战士孙颜秀》(一至四)、《伟大的友谊》(中苏人民友好故事)等。他于古今历史题材均能胜任,越画越熟练。所画人物、动物、植物,乃至旧寺院、古建筑,大自然的万千变幻或丽日夜月、天崩地裂,无论大境界、大特写,或者细微处、激越处,直到松树皮、太湖石的圈圈相扣,都显得一气贯注,形神令人佩服。那线条的勾勒点写、生发动静,自由流畅而了无滞碍,简直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他以心、眼、手的合一之力,通达于笔端,传导给读者,让你心动,深受感染,在不经意处领略到“小人书”的独特魅力。

在连环画式微,作者绝大多数手上功夫淡化的当下,相比之下往昔胡也佛的作品更凸显出艺术的精妙。其用笔洗练、线条流利,讲究虚实、隽永深秀的特点,直到今日也让人直呼“一流”。吕清华回忆说,以人物画驰名的刘旦宅当年也翘起大拇指表示钦佩,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还有不少胡丁文“粉丝”是学他的。近年来社会上,尤其收藏界,包括朵云轩和书画社有些同仁热衷于珍藏张、胡合作或独立创作的连环画册,也是一个例证。

胡也佛对常去请教、后来成为画家的同事应诗流说过:“画国画和连环画,起步不同,手势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一种是先连环画再国画,总会留下连环画痕迹;一种是先国画再连环画,作品就会多些国画气息。”

胡也佛走的是后一条路,可以说是他第一次艺术转身,由国画转向连环画取得成功的关键。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