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胡也佛:由国画转向连环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1 10:50:18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在连环画式微,作者绝大多数手上功夫淡化的当下,相比之下往昔胡也佛的作品更凸显出艺术的精妙。其用笔洗练、线条流利,讲究虚实、隽永深秀的特点,直到今日也让人直呼“一流”。

朵云轩(1978年又名上海书画出版社)有位勾描组长胡丁文先生,他是老画家,平时只晓得画画,视画画为其生命价值所在。多年后才获知他的笔名:胡石佛、胡若佛、胡也佛,而且“若”“也”两字读音有点特别,不按普通话读,读若沪语,分别音“石”“丫”。

他中等身材,结实硬朗,圆脸大耳,耳窍有数根黝黑耳毛,一双大眼,目光炯炯,很精神。平时开展业务活动,他为年轻人执笔示范时,往往右手无名指轻柔地顺势翘起兰花指,转眼之间,那清健圆润的墨线已在纸上一一呈现。有时他还会作点提示,说除了直线,要多画圆圈,最好一笔由圆心一圈一圈盘旋而出。有时还会关照说,人物的头脸多呈蛋圆形,要多勾圆、多勾鹅蛋,这些都是基本功。

胡也佛认为,《八十七神仙卷》、《九歌图》可作白描典范教材,挺有用,先得好好临摹,体味粉本特点。衣纹要有纹脉,笔势要有笔脉,笔到之处才会洒脱生动。他强调,人物的眼神、鼻子、手势最要紧,头发也不能忽视,女性的云鬓、发髻,男子的眉毛、髯须,要画得细匀松动,一端要生于肌肤,一端欲飘然轻拂,才能显出美。这些线描图稿,又多行云流水、火焰升腾之形,圆圈弧形随处可见,刻好、印好,可以打好基础,锻炼才干。

这些经验之谈,是他多年读画、临摹、创作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真切感悟,令人至今印象深刻。他的这些心得和张大千所说的学习理论不谋而合:“要学画,首先应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临摹的功夫中,方能熟悉勾勒线条,进而了解规矩法度。”([台湾]高阳著《梅丘生死摩耶梦——张大千传奇》,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01页)

我们第一次读到胡也佛的作品,是在1963年。带班老师不知从哪儿搞来一部民国三十六年版《美术年鉴》,十六开本,供大家学习。翻着翻着,见有一幅署名“也佛写”的士女图(阮璞著《画学丛证》书中有文考“士女”讹作“仕女”,自唐以来,文献多用“士女画”,今从之),秀劲清逸,印象很深。那秋荷凋残,桐叶飘零,一派冰肌玉骨自生凉,满腔愁绪何时了的气象。张大千题字一行,云:“满襟秋思。丁亥四月张爰题。”丁亥是1947年,胡也佛才四十初度,已获自许很高的张大千亲笔题识,应属难得。胡也佛弟子吕清华2010年岁末告知笔者,1962年前后胡先生亲口对他讲过,张大千第一次见到我所画的士女图,惊叹:“此人画得真好。”

胡也佛除了画人物、山水之外,继以连环画创作驰名天下。1950年他在出版社工作,开始用名胡丁文。初进私营的灯塔出版社担任绘画,1952年9月1日并入公私合营新成立的新美术出版社,担任装帧。其时同张令涛合作连环画,已神合心契,似天造地设一对,人称“黄金搭档”。对此,他很低调,说张令涛构思设计铅笔底稿特快,我仅仅是画墨稿勾勾线条。他们几乎每天碰面交换画稿,抓紧创作,画得既好又快。

有一段时间,他白天在单位画现代题材,以钢笔画为主;业余在家画古代题材,以毛笔画为主。两相比较,他觉得用毛笔勾线,取其笔情墨趣,可以自由抒写。胡也佛的白描勾线,变来化去,写形显神,尺幅虽小,毕竟耐看。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