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创世神话
中国的美术学院中的传统美术教育和所谓的当代艺术教育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首先,由于一些教师个人的因素,在国油版雕这些传统系科的教学中,经常会存在着当代艺术化的观念,设置一些实验课程,有些甚至专门设置了具有当代艺术倾向的工作室。这些活动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些美术学院中就已经出现了。
其次,传统美术教育,包括写实绘画训练,以及中国传统和西洋古典美术教育的内容,对于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并非就没有用处。事实上,这些教育所提供的知识、技能和趣味,稍加处理就可以调用为当代艺术活动的宝贵资源。目前活跃在中国的艺术家,绝大多数都受过这些传统训练。所以,当黄永砯谈到中国美术学院设立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说:“别忘了,我们这些人都是国油版雕出来的”。
这些传统教学中的当代艺术资源和当代艺术内容,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教学的重要的准备期。不仅在于那些直接的实验课程所带来的经验,更在于它奠定了今天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和学院之间深刻的感情,而不是简单的敌对情绪。同时,它也为今天的美术学院接受专门的当代艺术科系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任何事情的开端都会被赋予神话色彩,当代艺术教育的破局神话和创世神话也一样,但是它的价值不应该被过高估计。除了上述的传统科系内的实验课程之外,当代艺术教学单位被独立设置始于1995年中国美院的综合绘画系,然后是2001年9月中国美院的只招硕士的新媒体艺术研究中心、2003年建立的新媒体系和综合艺术系。同年,中央美院也成立了实验艺术系。
今天,满足于创始神话叙述的阶段应该已经过去。归根到底,有了新专业并不是目的,培养人才才是目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有这个新的专业,或者可不可以有。而是该怎么来做这些专业。八年下来,发现了哪些问题,制度设计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技术如何提高,等等。
无主体的文化交流教学
中国的各家美术学院设置新专业的初始冲动,相当程度上是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各家学校的各个专业都有文化交流项目,国外教师带到中国的是比较当代的艺术思想,训练方法和教学风格也是国外美术学院常用的,这本身进行了学院的接受能力的一种训练。
文化交流中,中方学院的官员出访国外美术学院,参观国外美院的科目设置和教学模式,这种经验所造成的触动,也构成了创设新专业的行政方面的冲动。
一些本身就属于美术学院的教师官派到国外美术学院交流、留学之后回来,他们在海外所学和这里原有的教学体系差别已经很大。这成了早期在传统科系内部创设实验工作室的重要原因。
今天,除了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等几家较先行的美院之外,别的学校的当代艺术教学项目,依然往往是国际教授来访的短期教学的结果。
但是,文化交流需要有文化交流的主体,主体性越强,对相异的文化的吸收消化能力也会越强。当我们自己有较为明晰的关于当代艺术的思想,特别是教学思想的时候,我们就更有能力来遴选最优秀的国际教授。且现在国际讲学混混的数量不少,来中国的某家美术学院的教学资历,对于很多人其实是宝贵的。
当我们自己的教学思想明晰,体系完整的时候,参与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既有的体系和新带来的东西之间做比较,有一个学习的基础。你的胃越好,你能尝试去吃的东西也就越多。来访者的教学成了一种真正的滋补。否则,很容易形成单向的宣讲与倾听。很多参与这些访问教学项目的学生,在发生了兴趣之后,往往是选择在毕业之后出国留学。然后湮灭在如今的海外艺术留学生的茫茫人海之中。当我们自己当代的艺术教育体系很健全的时候,来访的教授也会受到激发,在教学中表现出真正的创造力,否则很容易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普及讲授,学生的互动上不去,好的教学者很容易感到没劲。
所以,各家艺术院校不应该满足于海外交流教学项目的成果。如果自己没有强大的当代艺术教育体系,将很难完成有意义的对话。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系统,这些交流项目才可能真正开始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