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当代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素质教育?(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19 09:40:31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邱志杰/文

  今天的这些古典艺术,其实是它所盛行的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对于它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却不是。今天的人们需要的,其实就是今天的当代艺术。适合用来搞平民教育,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众部分的,是当代艺术。

 

我有一次到某网站去做节目,刚好在我之前是另一组嘉宾正在台上演讲。这是NGO组织“蒲公英计划”的一部分,是一些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义务地教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学习古典音乐。他们看来是从学生中选了几个优秀的来现身说法。那几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家庭的富裕或贫穷在人的脸上其实是看得出来的—-但他们都穿着小燕尾服,打着领花,手里拿着小提琴。对台下的听众说:如果没有蒲公英计划,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摸到小提琴,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什么叫“卡农”。说完他们就表演了一曲“卡农”。台下的观众顿时感动得泪如雨下,小朋友也哭,他们的老师们也眼眶湿润,现场气氛一片温情大爱。

我很想融入进去感动一下,却发现进不去,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回到家里我才明白,原来我担心的是,要是这些小朋友开始追求上进了,回家要爸妈买台钢琴,他们的低收入的父母得去卖血吗?我又想到,要是让杭州二皮、姚大均他们这些做声音艺术的哥们,来教这些孩子们拿些瓶瓶罐罐装上水,或者拿他们父母亲的劳动工具挂起来当编钟,教他们用这些玩意儿来敲出打击乐来,应该会好一点。

其实我很喜欢“蒲公英计划”,我只是想借此谈谈我们该用什么东西来做平民教育的内容。

说实话,我真没觉得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如果一辈子没摸过钢琴和小提琴,算是一种缺憾。我真没觉得要是他们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卡农”,人生会是不幸福的。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不给他们正常的人生带来压力,接触到了也不妨。但说到底,我就没觉得一个中国人如果听不懂巴赫和莫扎特,没看过芭蕾舞、看不懂古典油画,就应该感到自卑。这就像一个德国人,没必要因为他看不懂中国书法、不了解《周易》、不会弹古琴而自责一样。对于现代人来说,各个文化传统中的古典艺术,都不是生活中必须之物。一个现代的底层人如果没看过电影,没摸过电脑,那才是生活的悲剧。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不是燕尾服和卡农。即使这个小朋友是天才,成了朗朗或者李云迪,因为懂得了“卡农”而让他的贫困的父母翻身了,这一套依然不对。

人们会反驳我说,那你说应该用什么来教给这些穷人家的孩子。 我说:教当代艺术嘛。

人们又会说:你们的那种所谓当代艺术,老百姓看了说你们乱搞,大家都看不懂。而古典艺术是久经历史检验的最伟大的人类文明遗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我说:说中央音乐学院的人喜欢“卡农”这很正常,应该的,这我信。说人民群众对“卡农”喜闻乐见,这不正常。我不信。 问题出在人们误会了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深浅难易。人们以为当代艺术曲高和寡属于小众,而古典艺术应该推广给大众享受,这大谬不然。

你去街上随便拉一个头发染得乱七八糟脸上叮叮当当挂满钉子的小烂仔问他:街舞好懂一点还是芭蕾舞好懂一点,他就会告诉你真相。你去问一个洗头妹喜欢《青花瓷》还是《我的太阳》,她也会告诉你真相。偏偏这些要把艺术推广给人民群众的精英,好像一个被带了绿帽子的男人,只有他不知道真相。

人们敢于承认自己弄不懂约翰凯奇,却不敢承认自己弄不懂巴赫。大家热衷于夸大杜尚的神秘,一说起达芬奇来都跟邻居似的。当然,巴赫和达芬奇出名的时间更长,被听说得更多。但是人们真的更容易弄明白他们吗?巴赫我是肯定不懂了,我还是举我更熟悉的例子吧!井上有一或者王冬龄或者徐冰的书法好懂,还是《兰亭序》好懂?哇!这么多人说《兰亭序》更好懂。我临摹过两千多遍《兰亭序》,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还是搞不懂。你们大多数人应该都只是自以为懂《兰亭序》。你们还不服,说那是我太笨。好吧,我再举一个例子:孟京辉好懂还是《俄底普斯》好懂?

古典艺术历来都是贵族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莎士比亚的时代,小烂仔和洗头妹看莎士比亚戏剧,贵族子弟们都在学拉丁文和希腊文。今天,我等平民的快乐是有车开,有钱人的娱乐是骑马。虽然今天的贵族已经沦落成了昂贵一族,你要是暴发了也可以有机会送孩子去伊顿公学穿燕尾服。但古典艺术即使还有生命力也依然应该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

古典艺术成本更高,比较一下电脑的价格和钢琴的价格就知道了。又由于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时间成本更高。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用一台电脑,再花几个月学学软件,就可以参加当代声音艺术的游戏。再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和家长被钢琴课折磨得死去活来?如果你运气好你家孩子喜欢做动画,你基本上只需要提醒他注意多做眼保健操就可以了。如果不幸他爱上了古典油画,那你就准备暑假带他去意大利度假吧。万一你家孩子有上进心,不喜欢踢足球而喜欢马术⋯⋯古典艺术的这些成本特点,注定了只需要有少数人会玩,玩给少数人看就可以了。所以一般保留在高贵的学院里面,当作纯学术活动。等到玩的人越来越少,就要国家拨款来抢救,来搞遗产保护。这些东西确实是文明精华,储存了古老的智慧和记忆,有心人钻研进去,依然可以挖掘出对今天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国家也应该保护。国家有闲钱,在最高深的学院里面养一些精英,跳芭蕾舞哼歌剧画古典油画,也就罢了。反正万一博物馆里的古画破损了,还得有人会补。何况一部分高级老百姓有需求,满足他们也应该的。但奢侈品就是奢侈品,犯不着在每个城市都建一座歌剧院当地标的。

文化遗产呀,失传了肯定是罪过。不过好像也轮不到我们来担心别人家的古董。我们要操心的是昆曲和京剧。通常本民族的古典艺术成本较低。或者说,本民族的古典艺术在这里就总是还不太算古典。就像唐诗宋词甚至诗经,其实也还在生活中。你家孩子喜欢书法或者诗经,就不是什么问题,邻居也不会仰视你。我在萨尔斯堡的朋友家吃饭,人家每个房间扔一架钢琴还都是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大家轮流上去弹莫扎特来给饭局助兴。莫扎特对那里的人来说还真不太是古典艺术。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