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 小剧场戏剧新浪潮

皮村戏剧:民众戏剧的力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30 10:16: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皮村戏剧:民众戏剧的力量
《城市的村庄》剧照

皮村是位于北京市城区东北角、城乡结合部的一个村子,因附近有十几家大型工厂,因此现在村中居住的大多是从外地来北京谋生,并在附近工厂打工的工人。因打工者聚集得多了,附近也应运而生了社区工会、打工子弟小学、打工者文化活动站等配套设施。

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个村子必定是与戏剧无缘的。然而,最近这里却成为小剧场戏剧排演的热门场地。

2010年7月,先是北京临·帐篷剧社在这里手工搭建帐篷,上演了《乌鸦邦²》。这个剧社受到60年代日本帐篷戏剧的强烈影响,更请来在日本十分活跃的帐篷戏导演樱井大造指导创作。与日本帐篷戏剧相同的是,他们拒绝赞助、拒绝剧场演出,力求远离大城市的商业文化,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而不同之处在于,剧社成员普遍拥有很高学历,有的是大学老师,有的是社科院的研究员,还有大学生和戏剧研究者。因此,他们的戏虽然是以社会底层的生活为题材,但却掺杂了太多典故,看起来总让人觉得很“学院”。

皮村戏剧:民众戏剧的力量
在帐篷舞台的一旁,正在举办义卖活动,出售的都是《乌鸦邦²》的周边产品

比如《乌鸦邦²》中,讲述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因为垃圾处理器运转失灵,致使大量垃圾涌出地面,病毒滋生。于是老板派刑天去修理机器。这“刑天”的名字出自《山海经》,是个因为和黄帝争夺神位而被砍掉脑袋的巨人。另一个人物“孔乙己”,则出自鲁迅的小说。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也难怪这部戏虽然写的是底层人的生活,又在打工者聚集的村子上演,但却反响平平。有些打工者看过之后笑道:“这是富家子弟弄的东西!”

尽管如此,《乌鸦邦²》还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平时难得遇到的戏剧体验。比如临时搭建的、用编织袋作顶棚的剧场。比如演出过程中,飞机飞过上空发出的隆隆巨响混合着演员的嘶喊。还有舞台换景时,背景墙被完全撤掉,观众可以一直看到剧场外面皮村人的闲谈、散步,真是生活如戏,戏如背景。

在《乌鸦邦²》之后上演的,是由皮村当地的新工人艺术团推出的《城市的村庄》。这部戏先后参加了新工人艺术节和北京青年戏剧节,受到打工群体的热烈欢迎。

该剧导演许多自己就曾是个打工者。11年前,高考落榜的他怀揣着艺术青年的梦想来到北京。为维持生计,他发过小广告、送过水,渐渐地,他在这种打工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2002年他参与创建了北京新工人艺术团,《城市的村庄》是他们推出的第二部戏。

皮村戏剧:民众戏剧的力量
《城市的村庄》剧照

这部作品以“北京工友之家”在北京、深圳、苏州等地的打工者调查为基础,讲述了一个个打工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遭遇的既真实又荒诞的故事。比如有个建筑工地经常出工伤事故,包工头不加强安全措施,却请了风水先生杀鸡作法。又如,有家工厂每天只给工人两次各15分钟的时间上厕所,工人们就联合起来用恶作剧的方法迫使经理废除了这一做法。

在演出后的交流会上,几位建筑工人激动地站起来说:“这里讲的故事就是我们的亲身经历。”

在青年戏剧节展演中,《城市的村庄》大概是唯一一部非实验的小剧场作品。剧中的演员全部是业余演员,都有过打工经历,台下的观众也大部分是普通工人,这是其他小剧场中难得一见的面孔。这让它在众多小剧场戏剧中显得十分特别。导演许多说:“我们这个戏和人家不太一样,我们是要用戏剧的方式来为民众发声。”剧组另一位成员孙恒更是说:“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主导社会的是资本,民众的声音太弱了。所以我们希望藉此发声,声音就是权利,谁发出的声音更大,就能拥有更多的权利。”

确实,看这部戏可以让人完全忽略表现手法和表演技巧,这里展示的是活生生的生活。首先要大众看到打工者们真实的生活,它才能被讨论、被改善。这便是民众戏剧的力量。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