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南京明墓出土蓝釉梅瓶 制作原料胜似黄金(图)

南京明墓出土蓝釉梅瓶 制作原料胜似黄金(图)

时间: 2011-04-27 18:36:20 | 来源: 现代快报
收藏 >

徐叙夫妇墓里出土的蓝釉梅瓶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

这两天,快报连续报道了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个山洼里发现了明朝锦衣卫高官的夫妻合葬墓。昨天,古墓已经清理完毕,除了墓志、一个白瓷罐、一个蓝釉梅瓶外,没有更多发现。

但专家表示,这个古墓中的出土文物已经够高规格了。因为,梅瓶在古代就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王公大臣的墓葬里才会有如此高等级的文物。“蓝釉梅瓶,我们馆以前还没有出土过。”南京市博物馆专家说,这件蓝釉梅瓶近似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珍稀梅瓶已经入库保管

前天下午,在考古现场,记者有幸看到了周氏墓穴中的那个蓝釉梅瓶。当时,这个蓝釉梅瓶和白瓷罐,一右一左分别在两位墓主的壁龛中。不过,蓝釉梅瓶一露面,就引起了大家的惊呼,紫蓝色的,在太阳底下,发着蓝色光芒。

接下来,蓝釉梅瓶就受到了“特殊待遇”。考古专家先是一点点抠掉它身边的泥土,而后,用红色塑料袋轻轻罩住。取的时候,怕泥土掉在梅瓶上,专家用手做挡板,挡在梅瓶上。取出来后,它很快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住,然后又轻轻放进文物袋子里保护起来。而那个白瓷罐的待遇就差多了,取出后,用报纸一盖就好了。

现在蓝釉梅瓶在哪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这么贵重的文物,都是提前和博物馆保管部沟通好的,直接入库。“就是到了下班时间,保管部的人也不会走,一直在门口等,然后(把文物)迎进库房保管起来。等考古结束,该清洗的拿出来清洗。”专家说,这个梅瓶到博物馆后,已经做了“体检”,它相当完好,通体蓝紫色,底部没有款识,色泽很润。

蓝釉梅瓶原料是否进口?

不排除这个可能,当时进口原料比黄金价格还要高

“这件蓝釉梅瓶(价格)最起码超过百万。”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周道祥说,在古代,梅瓶属于瓶子里面档次最高的一种。从现代存世的梅瓶来看,出土的梅瓶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墓里才有,数量相当少,而蓝釉,就更罕见了。

“宋朝就出现了梅瓶,但元朝的梅瓶更杰出。扬州博物馆的元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当时烧造用的原料都是从西亚进口的。”扬州博物馆副馆长蔡云峰说,在当时,这种进口原料比黄金的价格还高。加上蓝釉要求相当高的烧造技术,因此,蓝釉梅瓶光是成本就了不得。

那这个蓝釉梅瓶用什么材料烧制呢?

据周道祥介绍,明朝嘉靖年间,如果用的是回青料,那一定是进口的原料,这种原料烧出来的瓷器档次很高。“高档的青花瓷,多用回青料,釉色泛着蓝紫色,看上去很润很润。古代,回青料都是作为彩绘用料,像这种满用,通身都是的,真的很罕见。”周道祥说,这件梅瓶看起来是发着蓝紫色的光芒,这说明,烧造原料十有八九是进口的回青料。

真的是官窑烧制的吗?

就算不是官窑,也是官家定制,民间顶尖高手烧制

“在古代,一般官员都崇尚青色,因为在官员们看来,青色象征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而带到古墓中,则是想名留青史。”周道祥说。

南京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程晓中说,识别瓷器的价值有几个要素。首先是“物以稀为贵”;其次要看釉色如何,釉色是不是均匀,是不是很正,如果颜色不正,就是相对次了;再次看器形,蓝釉瓷器在明朝大多是用来祭祀的,从存世的来看,蓝釉瓷碗比较多,蓝釉梅瓶稀少;最后要看大小,体形越大价值越高。徐叙夫妇墓出土的这个梅瓶釉色很正,又很均匀,体形也不小,价值可想而知。

“即便不是官窑烧制的,也是官搭民烧。也就是官家定制,让民间高手中的高手来烧制。”不过周道祥说,由于周氏的爷爷周暄是礼部尚书,加上周氏本人很贤德,这个梅瓶很有可能来自皇宫,应该是皇帝赏赐的。

1  2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