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奇石藏在意形兼备(图)

奇石藏在意形兼备(图)

时间: 2011-04-11 15:10:47 | 来源: 北京商报
收藏 >

奇石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赏石,自古有之。爱石玩石之人,以此陶冶性情,更当作与自然相融的奇妙之道。不懂石的人会说石头无情、蠢笨;懂石爱石的人会说,方寸之石也有大千世界,万般变化。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追溯起来,我国的赏石文化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战国《尚书·禹贡》记载:“泰山山谷产怪石,是贡品”。而最有名的典故,就是卞和与“和氏璧”的故事。从那时起,人们对石头就有了很高的鉴赏能力和雕琢加工能力。赏石盛行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发展于现代。因此,可以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赏石文化史。

古往今来,爱石、藏石、赏石、拜石的人和事举不胜举。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王维,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一代文豪苏东坡、欧阳修,皆是玩石大家。而赵佶更是玩石败国。因为他个人的玩石爱好,大兴“花石纲”,仅仅为了修建他的景灵西宫,就从江南采回太湖石4600枚,耗费之巨终使国库空虚。

古时奇石多驻留于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名流雅士之间,与石头距离最近的普通百姓却难得奇石赏玩。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奇石文化已从狭隘的贵族文化转变为普遍的大众文化。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成立奇石协会或奇石研究会,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奇石展也越办越多,越办越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

奇石的审美标准,从古到今随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意识形态发生演变,但其宗旨有一条:奇石的神韵之美。

奇石的形成,必须经过大自然的千锤百炼,还要有种种机缘与际遇,要经过风化、磨蚀、冲蚀和溶蚀等多个阶段,最后被赋予各种有趣的图案、动人的颜色。如沙漠石,它的原始材料就是极普通的原岩,但其在地壳中存在了亿年以上,历经风化、雨蚀、磨砺、水流冲击、火山喷发、地壳挤压等种种漫长而又痛苦莫名的外形改造,才最终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石头。随时代变迁,今人在古代原有赏石审美标准上增加了奇石鉴别要素,即质、色、形、韵、气。石头所包含的要素越多,也就越珍贵,越有赏玩价值。商报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