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玻璃收藏:易碎的奢华

玻璃收藏:易碎的奢华

时间: 2011-03-28 19:52:10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收藏 >

玻璃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汉唐时期,古代称之为“琉璃”,但随着宋代瓷器的出现,人们渐渐对玻璃失去了兴趣,然而西方对玻璃技术的探索却从未停止过,西方人喜欢收藏玻璃,但在中国的收藏界中,收藏玻璃器皿的藏家只占少数。记者近日探访中山古玩城时发现不少来自欧洲的彩色玻璃器皿,酒红、咖啡、芥黄、钴蓝、翠绿,剔透中五色嘤鸣。

用金元素着色红玻璃特别名贵

现代的红色玻璃颜色都较为张扬,这套来自19世纪的欧洲酒具,颜色较现代的深沉,呈酒红色。藏家郑先生介绍,他收藏的这两套红玻璃酒器皿使用金元素着色剂,现代的工艺很难调到这种深红色,也是其收藏的各种彩色玻璃器皿中最贵的一种。

玻璃柜里陈设着两套红玻璃酒具,每套皆是一个盛酒瓶配上六个酒杯,纹饰上分别采用两种19世纪欧洲的玻璃技术:车花和描金。

外形酷似摇铃的盛酒瓶的瓶身运用车花工艺再现松鼠、鸟、鹿、仙鹤和树藤等图案,不但生动形象且富有立体感;描金的盛酒器皿则外观上描绘片片金叶,则看起来更雍容华丽。据说,它是通过500摄氏度高温烘烧描金后再低温烧制。

“挑选玻璃工艺品,也可通过色彩分新旧。”郑先生说,观察工艺品是否散发出彩虹般的蛤蜊光是一种方法,但与汽油滴在水上面呈现的那种刺眼的彩虹现象不同,经岁月打磨的老玻璃器皿散发出较柔和的光芒。“但这个要有一定经验才能分辨。”

到欧洲寻宝对玻璃器一见钟情

郑先生表示,收藏欧洲玻璃器皿的中山收藏家不多。在广东,玻璃器藏家也多以满洲玻璃为主。他也是在一次欧洲旅游中意外结缘于欧洲玻璃器:“中国不少精美的瓷器流入到欧洲地区,为了寻找好瓷器,2004年我特意到欧洲寻宝,为了收藏瓷器才发现欧洲玻璃,被欧洲红玻璃的美打动。在当地玻璃的价值不算高,但升值潜力高。”郑先生说。

在中国收藏界,玻璃收藏的影响力远不及瓷器收藏,但他认为,欧洲人口较少,能拥有制作精美的十九世纪欧洲工艺品的家庭多是显贵,其产量显得更为稀少,而“物以稀为贵”。

郑先生表示,欧洲人搬家习惯将全部东西扔掉,在欧洲的跳蚤市场可以找到许多宝贝,但要有慧眼,知识面广及一定经验积累才能以好价钱“淘”到宝贝。国内一些现代仿欧式精品比原汁原味、产自欧洲的工艺品真品还贵,但不论从质量还是工艺,仿制品难以与欧洲盛世的工艺品同日而语。

日用品也华丽工艺越多身价越高

宋代以后,中国的玻璃器皿逐渐被瓷器所淘汰,但玻璃技术却在欧洲延续下来,清代以后,玻璃以及玻璃技术由西方人带入,与中国的艺术融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玻璃陈设器。

中山藏家的这些产自欧洲的玻璃器皿则以日用器皿为主,除了酒器,我们所见的藏品还有香料盛器、奶杯、咖啡杯等。一些咖啡杯上还印记着落款,如“Cissie1928”和“Yattey1908”,或指明为某人而作,让杯子的含义一下子丰富起来。

即便是日用品,一些玻璃制品仍极尽华美,如一对结合珐琅彩与描金等多种工艺于一身的欧洲彩色玻璃花瓶。花瓶的瓶口为十片花瓣组成的莲花状,莲花瓣是绿色的欧洲玻璃,每片莲花花瓣下都吊着水晶长坠。瓶座呈五片花瓣,柱身运用了珐琅彩和描金技术,图案是西方人喜好的花卉和纹饰,色彩鲜艳典雅。据介绍,使用的工艺越多,工艺品的价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