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收藏品市场上,最近掀起了一阵青花瓷片收藏热。在收藏品市场上,青花瓷残片一直处非主流地位,而现在青花瓷残片收藏品升温,通过“化残为整”化身旅游工艺品,不但标志着收藏青花瓷片将成一个新投资渠道,而且标志着一个新产业正在成长。
一块瓷片升值百倍
昨天,记者在青花瓷收藏爱好者顾建中处看到一个青花瓷残片,是个罐底,上面有“顺治年制靖南王府”字样,中间是个“帅”字。
不久前,顾建中在景德镇一间店铺看到这个瓷片时,眼睛一亮。“作为靖南王耿精忠,可能没有资格使用官窑制作,可能性比较大的是,当时清政府为了笼络‘三藩’(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而制作。”
他询价,对方要价“一块钱(收藏界内,实际金额缩小100倍),”顾建中还价五毛(50元),对方同意成交。顾建中断定这不是一个新货,
把这个残品带回扬州,圈内人看到也称奇,估计这个瓷片应该在5000元以上,建议轻易不要出手。
昨天,记者采访时,顾建中所在的古玩市场正在办一个青花瓷鉴赏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也带热青花瓷残片生意,其中一商户20多片青花瓷片被一位藏家打包购走。
非职业“瓷片族”淘瓷片
在扬州收藏品市场上,有一群不为圈外人所知道的非职业“瓷片族”,他们都有正式工作,对青花瓷有一定研究,具有一定识别眼力。
前几天,在艺蕾小学,6位瓷片族组成的小队,淘了10多个废井,找到一个破损的青花碗、一块清早期的紫砂壶片、一块铜镜等。后来找到一位藏家,卖了600多元。
在国内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扬州和南京、北京、景德镇等城市,经常出土青花瓷。
业内人士介绍,在扬州很多古井中,古代人把一些破损瓷器作为垃圾扔入,现在成为“瓷片族”倾力搜找的对象。业内人士透露,扬州收藏圈内至少有20多位这样的“瓷片族”。
“化残为整”成旅游工艺品
不过,对于许多爱好者来说,现在想找到品相好、价格又能便宜的青花瓷残片越来越少了,因为这些青花瓷片找到了新的用途。
据介绍,一些有题字、完整图案的青花片,经过二次打磨后,制造成摆件、挂件等观赏件,正在成为扬州旅游品市场的新贵。因为残片有破损口,容易划手,而且品相不好看,而经过打磨后,镶以边框(银框、金框),作为器件销售。
事实上,青花瓷残片摆件,比起玉器、漆器更具有艺术品气质,唯一不足的是外表残缺,但是通过工匠打磨,可以完整形状呈现在市场上。
顾建中淘到一个元青花残片,上面有人物图案,一位蒙古武士骑在马上,威风凛凛。根据残片内容,花了200元,请一位工匠打磨好,做成了一个鱼状挂件,蒙古武士居中。经常有游客打听价格,由于他没有打算出售,就标价1万,吓跑了一些藏家,“如果挂牌2000元,估计早就被人买走了。”
残片“化残为整”成为旅游工艺品,正在成为许多藏家和古董商二次开发青花瓷残片的渠道,而在东关街上,一些做青花瓷片的店铺生意呈现升温的态势。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专业收藏的角度看,不主张把瓷片打磨,因为打磨必须将破损口土性消除,使得鉴别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