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鉴宝收藏 认知为先

鉴宝收藏 认知为先

时间: 2010-11-29 15:38:07 |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收藏 >

在世界性的艺术系统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而能够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其中山水画的自然观,溪山行旅、潇湘奇观、富春山居、秋山草堂,都记录了画家的心象,而非纯自然的景象。中国的花鸟画则把西方人所忽略的花鸟虫鱼造就成特殊的绘画题材和特殊的绘画样式,使之在审美的领域焕发异彩,表现画家的心声。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艺术写照。中国绘画有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方式,其完整的体系就是中国画的传统。中国画艺术蕴涵了丰厚的哲学意念,以天人合一的艺术思维方式,把审美定位在形神、气韵等抽象的概念中,从而凝聚成一种与西方艺术大相径庭的东方精神。这一精神在当代中国画中的表现,有历史的继承,也有时代的发展。

在当代高速发展的经济支撑下,当代国画的收藏也是集一时之盛。但是,当代国画收藏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藏家对于收藏的意义,更多的是着眼于增值这一经济问题之上。人们的热情在经济的蛊惑下,将本应对艺术的关注,沉寂在经济问题之后,各种成交价的误导和记录的突破,往往演化为一个公众的社会话题。这种公众性虽然对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可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解了艺术鉴藏的内在精神。

从历史上看,收藏有三个群体,即宫廷收藏、文人收藏与民众收藏。中国的鉴藏文化中,最能与中国画传统相合的是文人收藏,正是文人收藏积淀了中国文化中特别的一个内容,也是形成中国鉴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宫廷收藏和民众收藏更多的是从财富的观点出发来积累财富,其中的宫廷收藏大多来自继承、进贡和搜刮;民众收藏则基本上是以继承为主。文人收藏虽有继承的部分,可是多数是在与当代书画家(文人)交往中的酬应和馈赠,因此与具体作品相应的是收藏的典故和佳话。

当然,这样的收藏传统和收藏文化,是今天很难达到的境界,因为传统的文化方式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都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了变化。但是,正如中国画传统的改变还需恪守发展中的底线一样,当代国画的鉴藏在时代的变化之中,也只有继承和发展中国画鉴藏文化的传统,才能使鉴藏在文化的浸泡中生发出令后人回味的趣事和佳话,为中国式的鉴藏文化增添时代的新内容,同时也丰富当代国画作品的内涵。如此,鉴藏的过程因为文化的问题而增添了它的附加值,从而使当代文化的建设能够在经济问题之外表现出它的特别的意义。

无疑,这之中最需要的是对当代中国画的认知。认识和理解艺术有多种途径,其中与艺术家的交流为重中之重。我们今天难以和石涛、八大去交流,也难以和傅抱石、李可染去交流,与他们只能在历史的时空中神交。但当代鉴藏与当代画家的关系,基本上不存在时空隔阂,可以减少认识和理解的难度。中国画的鉴藏,只有在当代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创造为后人所景仰的历史,才有可能增加为后人所品味的佳话。

刘春林简介

四味轩主,1963年生于上海,自幼随著名书法家姚青云、翁闿运先生学习书法,后跟随张涵先生学习国画艺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理事、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都市书画院高级美术师、中国实力派书画家。

潜心研究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认为书画同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潜研书法的同时,并化了大量的精力,钻研中国画艺术,“梅、兰、竹、菊”及花卉禽鸟均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是对葡萄的创作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著作的葡萄及其他的四幅作品入选2010年世博会,并在中国馆展出。2010年7月,作品“秋硕”,在“东方之冠,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活动中荣誉入展,并作为收藏证书的封底之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