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我们留下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梳理和保护。以为今后长远计,是否能建一所世博会博物馆,将一些有价值的纪念物加以收藏,留给后人,成为近来人们热议的话题。
收藏原则
离世博会闭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不少市民和文博艺术界人士纷纷通过本报提出建议:尽快做出规划,保存、整理与上海世博会相关的实物及文献资料。市民李先生认为,世博志愿者“小白菜”的服装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的奉献精神,值得博物馆收藏;画家陈家泠指出,世博园区中有来自世界各国非常精彩的设计,不仅应该作为文物史料保存,还应该作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等的重要素材。
上海世博会究竟有哪些东西值得“收藏”?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提出,“收藏”上海世博会首先应该考虑整体性原则。由于世博园区及其内部设施今后只可能部分保留,因此有必要做一个上海世博园的大型模型。这个模型应有相当大的面积,辅以影像技术等科技手段,让观众走进去有身临其境之感。
外滩浦西沿岸有“万国建筑群”的美誉,而上海世博园各参展国设计建设的场馆,可谓当今上海最新的“万国建筑群”。如果有可能以某种形式保留下来,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万国建筑”相对照,将给人以多么强烈的历史感!
“收藏”上海世博会要有历史感。中国百年世博梦是怎样实现的?从梁启超对上海世博会的构想,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步骤地申办世博会,到2002年申博成功,再到今年世博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上海世博课题是如何深化的?世博工程是如何推进的?关键资料都应该要整体有序一一“收藏”。
收藏角度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届世博会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步骤确实影响巨大。在黄浦江畔,在上海中心城区,如此规模的大型企业和居民区动迁,使城区面貌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没有世博会是不可能的。世博会同样推动了上海轨道交通等重大市政建设,促进了市中心外滩源等多个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所以,我们还可以从如何改变上海城市生活的角度去“收藏”上海世博会。
同样,我们也不妨从文化艺术原创力的角度去“收藏”上海世博会。世博会期间2万多场演出,各国场馆各具创意的影像作品,艺术家们为上海世博会精心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等,还有世博会吉祥物、纪念品……都是很值得收藏的。
收藏手段
“收藏”上海世博会一样需要原创精神。要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运用新颖手段,结合实物、影像和网络虚拟技术,为那些无法保留的场馆留下某个立面的视觉景象。围绕上海世博会,世界各国媒体有大量报道和评述,也应收集、归纳、保存。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文化财富,从世界角度来回望,或许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还有,世博园里观众的文明素养,如排队有序、厕所干净、不随地丢物等,都值得重重地记上一笔,并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保持下去成为常态。
据悉,有关方面已有建立“上海世博会纪念馆”的设想。但“收藏”什么,如何“收藏”,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希望有关方面及时组织有识之士,发动全社会智慧系统性研讨,尽快作出方案。有些世博会的文物资料,若不及时保留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