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艺术与奢侈品的跨界合谋

艺术与奢侈品的跨界合谋

时间: 2010-07-21 21:03:32 | 来源: 东方早报
收藏 >

从上海艾美酒店66楼的窗口看出去,能确切地感受到一种力量。仿佛来自地下不可阻挡的离心力,让数千幢高楼凸起在城市的地平线上。这股力量无所不在,在改变着城市地理的同时,它也在向艺术领域延伸。

7月19日下午,艾美酒店为两位中国艺术家加入它的LM100计划举行了发布仪式。在艾美文化策展人杰罗姆·桑斯的挑选下,颜磊和陈文波成为LM100计划的新成员。颜磊为艾美酒店设计了一套新的系列房卡,这套房卡看起来就是他绘画作品的缩小版。而陈文波则是将他从前的作品“为生活加冕”中的概念,移植到了酒店入口处,作为酒店的“抵达体验”。

艺术家杨福东在和PRADA合作拍摄广告片后,作品将有机会被全世界所有的PRADA拥趸们看到

爱马仕邀请丁乙设计的“中国韵律”系列丝巾

周铁海是第一个和国际品牌LV合作的中国艺术家

“艺术是一种装饰”

LM100计划是艾美酒店的一个创意社团,它宣称将致力于吸纳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精英。它的创立者正是杰罗姆·桑斯。杰罗姆·桑斯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著名的北京尤仑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在艾美这样的商业品牌和艺术家之间,通过杰罗姆·桑斯这个媒介,已经有23位国内外艺术家先后成为LM100计划的成员。无论语言的表述如何,在本质上,这个组织更像是艾美酒店品牌策略的一个工具。正如艾美的全球品牌总裁伊娃·齐格勒所说,她并不希望自己的酒店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酒店,因为“艺术酒店的生意并不好”。对艾美来说,艺术是一种装饰。

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过去的几年中,各个领域的国际品牌都开始向中国艺术家频频放电,这些艺术家也大多心领神会举杯上前。爱马仕邀请上海艺术家丁乙为他们设计了名为“中国韵律”系列的丝巾,因为他们对丁乙几十年如一日的抽象创作一见倾心。法拉利邀请北京艺术家卢昊设计了限量版的跑车,那辆以哥窑开片陶瓷花纹作为外表皮设计的跑车,最终拍出了1100万元的高价。周铁海更是第一个和国际品牌LV合作的中国艺术家,在他为LV专卖店特别设计的橱窗中,他早期的两幅油画《我的作品要用路易威登的包来装》和《中国又来了一个顾磊克》陈列其中。就连洋酒品牌马爹利,也为中国艺术家专门设立了年度人物评选的奖项。

商业品牌为什么热衷于寻找艺术家合作,而不是电影明星或者其他领域的精英?这个答案也许就在弗罗里达关于创意阶层的论述中。伊娃·齐格勒认为,“正在兴起的创意阶层”确乎存在。对这个阶层来说,当代艺术是“又酷又High”的。既然社会潮流如此,那么品牌就应该采取与之对应的策略。就像爱马仕寻找丁乙设计丝巾一样,在这场品牌和艺术家合作的背后,是爱马仕在中国扩展的雄心。据悉,爱马仕计划每年在中国大陆开设3到4家新店。中国艺术家的加盟,让他们在本土市场具有了先期的影响力。

“艺术是一项赚钱的行当”

这并不是中国艺术界所特有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时尚工业和艺术界的关系,早已经不是用暧昧可以形容的。以与奢侈品牌合作而著称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在他的《艺术创业论》中写过,“艺术是一项赚钱的行当,作为艺术家不仅要投入成本,还得懂得宣传的策略”。和奢侈品牌合作,就属于这个策略的范畴。杰罗姆·桑斯举了杨福东的例子作为佐证,杨福东这样一位拍摄小众影像作品的艺术家,在和PRADA合作拍摄了广告片之后,他的作品将有机会被全世界所有的PRADA拥趸们看到。对于杨福东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这样的合作对于艺术家并非没有风险。以批判精神起家的当代艺术家,在面对强大的商业品牌时,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其中的尺度因人而异。

陈文波表示,包括这次和艾美的合作在内,他都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绝不会做“订单”,不会按照品牌的意志去专门创作作品。基于这样的底线,他先后拒绝过多次品牌合作的请求。但LV除外,此前陈文波有一件作品《lucky》,画的是骰子,被LV买去放在了其澳门旗舰店中。“先有作品再有合作。”陈文波这么概括他先后和这些品牌合作的经历。他坦率地说,其实和品牌的合作并不会直接赚到多少钱,因为那些作品早就卖掉了。之所以同意合作,是为了扩大自己作品的影响力,“改造这个时代庸俗的趣味。”和商业品牌这种“共谋”关系中,陈文波看重的是这一点。

陈文波是一个对商业文明高度敏感的艺术家,他有不少作品与此有关。正如这一类作品所表达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里,每个人都身在资本潮流的裹挟之下,艺术家也是如此。事实证明,高道德标准的时代,往往是道德崩溃的时代。所以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理由要求艺术家拒绝机遇、拒绝财富。

但是,商业品牌驯服当代艺术家的担心并不会就此消除。在艺术史上地位高如安迪沃霍,在和品牌合作的过程中都饱受批评。因为艺术创作再怎么神奇,终究无法改变商品的属性。卢昊为法拉利跑车贴出瓷片的表面,但它还是法拉利,而艺术的本体丧失了,变成了商品的附庸。艺术批评家杜曦云认为,奢侈品牌对当代艺术的赞助,如果基于商业目的强行让艺术家修改作品,让艺术作品完全为他们的品牌服务,那么这里面的问题非常严重。如果当代艺术变成了一个装饰奢侈品牌的工具,当代艺术就成为了伪当代艺术,仅仅具有一些当代艺术的形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