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如凝脂
据海口市博物馆馆长张健平介绍,辨识德化白瓷以润如凝脂为上品,也就是藏家通常所说的玉质感,这种特点与德化一带的瓷土有关,还与烧制技术密切相关。
海口市博物馆馆藏一件明代爵杯,是德化白瓷的代表器物,曾在明代大量烧制,存世量丰富。
张健平说,爵杯造型应是呈青铜器而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明代德化窑工大量烧制,杯体多饰以梅花造型,该器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德化白瓷的上乘之作,主要是釉质细腻,手感极佳。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德化一带的瓷土,氧化硅和氧化钾含量较高,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瓷胎致密,洁白如玉,透光度极佳;由于釉料中含铁量特别低,含钾量高,焙烧时又采用中性气氛,所以自瓷釉色更为纯净,因此德化瓷器通体显得光润洁白、具有半透明的玉质感。
现在有不少陶瓷藏家手里经常拿着一块德化瓷片把玩,主要感受的就是德化白瓷润如凝脂的特有质感,因此一块上乘的德化白瓷残片也是藏家追逐的重点,这让近年来德化白瓷的收藏行情一路见涨。
白里泛红
但凡逛过古玩市场的人,都会看到藏友拿起瓷片对向阳光的专注姿态,这里关注的就是瓷器胎的通透度。
张健平介绍,德化白瓷的透光率极好,透过阳光,釉中隐隐呈现肉红色,这是德化白瓷与众不同之处,也是藏家判定德化白瓷真假的重要经验。
海口市博物馆馆藏一件德化白瓷的三足香炉,类似造型的器物在景德镇产的白瓷器中也曾大量出现,就如何辨识景德镇与德化白瓷区别,张健平认为景德镇的白釉是“白里微泛青色”,而德化的白釉是“白里微泛黄色”,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肉红或乳白,更显得其油润滋嫩的特殊质感。
张健平介绍,德化白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充分掌握原料的化学成分构成和完全控制烧成氛围,在烧成氛围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烧成产品瓷质相同,瓷色略有不同,又分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等。
其中的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为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极品,它是器物在高温烧成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不同,偶然创造的一种特殊气氛下产生的窑变。孩儿红釉莹润光亮,器物白中蕴红,在光线下肉眼看去犹如婴儿肌肤般粉嫩透红,孩儿红成者甚少,传世更少。
德化瓷圣
每每说起德化白瓷,有一个人总也不能绕过,那就是德化瓷圣———何朝宗。张健平说,如果哪位藏家手中握有何朝宗的瓷雕,那一定是行家里的行家,德化白瓷收藏的一大特点便是追求大家之作。
何朝宗,一位民间艺人,出生于明嘉靖初年,他从小聪明灵巧,酷爱雕塑艺术,经常随父亲到本县各寺庙雕塑佛像。长大后,何朝宗不负父亲重望,开拓创新将传统技艺用于瓷雕。
历代窑工口口相传,何朝宗发现“白泥坑”附近的白瓷土质量上乘,尤其适合创作白瓷,便专门前去取土。在烧制的过程中,他又与窑工共同研究,推陈出新,逐步掌握了窑泥上釉的秘密配方,每每烧成得意之作,则在背部钤盖印章,有葫芦形或方形篆文款识,他流传世间的瓷雕作品,都是极少雷同的上乘之品。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他制作的瓷雕“鹤鹿老人”。老人坐在岩石上,麋鹿匍匐膝下,仙鹤盘旋脚边。老人双手抱在胸前,靠在身前的茶几上,双目微闭,脸含微笑,衣服轻松地披在身上,活脱脱一个民间老寿星,表情传神。
目前,明代德化瓷雕一路领涨德化白瓷收藏行情,尤其是日本、欧洲藏家竞相转场世界各地拍卖行,明代德化瓷雕一经露面,往往拍得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