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揭开成交潜规则 真真假假中寻觅书画珍品

揭开成交潜规则 真真假假中寻觅书画珍品

时间: 2010-05-10 14:35:43 | 来源: 《理财周刊》
收藏 >

文/艾祥

提要:在今年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明末清初一代画坛宗师石涛的代表作品八开《杜甫诗意册》,将首现拍场,估价高达1.2亿港元。在高额估价的背后,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书画拍卖的“潜规则”,那就是珍品往往隐匿于真真假假之间。

佳士得将举行“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画”春季拍卖,届时将有逾400幅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名师佳作,各作品总估价高达3.5亿港元,其中最瞩目的作品,则是著名画家石涛的《杜甫诗意册》画册。

真真假假成就珍品

翻开历年石涛的拍卖纪录,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虽然石涛是一代画坛宗师,但是其拍卖价格并不高,其最高纪录是在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以2688万元成交的《诗书画联璧卷》手卷。而在去年的拍卖市场,成交过亿的古代书画已经有了好几幅,为何石涛的作品只能处于中上游的位置呢?这主要是还是因为收藏市场上,石涛的仿品实在是太多了。

所谓石涛的仿品,并不是指现在仿的,而是在民国时候就有的,其中首推的就是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张大千以画家的眼光,对传世名作有自己的独立鉴赏能力,加上他的画作和仿古作品都能买出大钱,为他的收藏奠定了鉴赏与经济两方面的实力。石涛是张大千的最爱,他早年仿制了大量的石涛画作,少有人可以看破是原作还是仿制。当时上海的地皮大王程霖生酷爱石涛的画,特意化大价钱买了一幅丈二四的石涛山水,作为镇宅之宝悬挂在厅堂,并把厅堂命名为:“石涛堂”,其实这幅画就是出自张大千之手。

他仿石涛画的赝品其神韵、表现手法、构图特点,惟妙惟肖,与真迹毫无二致,活脱脱石涛复生。他这种恶作剧,使许多著名的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上当,如:陈半丁、黄宾虹、罗振玉,甚至是张学良。这也使得目前收藏市场上对于石涛作品敬而远之,相反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却能卖出很好的价钱,像2006年北京荣宝拍卖行推出的张大千《仿石涛山水》立轴,成交价就达到了176万元。

像去年拍卖市场上,石涛作品超过千万元的就有三件,除了《诗书画联璧卷》手卷之外,石涛《松荫研读图》立轴拍出了1904万元,《竹西之图》手卷拍出了1120万元。而且有意思的是,一些原先被拍卖行认为是仿品的石涛作品,一旦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其价格就立刻飞上了天,像2005年浙江一家拍卖行在秋拍中推出的石涛《竹石图》立轴,当时的估价只有50万至80万元,但成交价达到了1925万元。

揭开成交“潜规则”

在书画投资中,许多人都喜欢那些毫无疑问的画家作品,这固然没有错,但你是否发现过,这些画家作品的升值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呢?以著名画家谢稚柳为例,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在拍卖市场上也掀起了一股谢稚柳热。在今年上海春拍市场上出现的谢稚柳《西湖吟趣图》立轴,估价30万至50万元,成交价为58.24万元,而在2009年春拍中的价格已经达到了47.5万港元。虽然升值幅度还是有的,但是在今年书画拍卖市场上整体出现大幅跳升的情况下,这个幅度显然不会让投资者满意。

就拿不久前在香港苏富比出现的齐白石《虎》为例,拍卖之前,多少人撰文认为此画是赝品,但最终却拍出了3000多万元的天价。虽然收藏界至今对《写生珍禽图》的真伪仍有争议,但在拍卖市场上,它的身价却从2002年的2530万元,上涨到了2009年的6171.2万元。

在艺术品真伪界定上,书画鉴定尤为困难,原因是书画鉴定目前还主要是沿用“目鉴”、“考证”的方法。由于书画鉴定家的鉴定行为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和“弹性限度”。同一件书画作品,同一级别的鉴定家,可能会鉴定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且各有各的充足理由。米芾《研山铭》书画鉴定家持不同意见的有之,“晋人书”《出师颂》更是遭众多学者、书画鉴定家及媒体的狂轰乱炸,后虽改称“隋人书”,但仍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些作品哪件不是曾被权威专家过目过的?这种现象古今依然,现在拍卖场上标“传”、“款”字款的古代书画作品,有的就是昔日各个时代的权威鉴藏家鉴定递藏的,现在不是仍然不能确定为真迹吗?因此,面对有争议的画作,只要能够找到自己独家令人信服的证据,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其价值,甚至为你带来可观的回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