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楷、唐楷还是今楷,都要遵循一个规律,用心去练习去临写,这需要时间和功力。不管今楷、当代楷书还是21世纪楷书,都不能在急功近利的状态下写成。有些人会钻这样的空子,不下功夫练习就胡写乱写,并冠以“某某楷”,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编者
“今楷”的命题一经提出,刹那间,犹如吹皱了一池春水,引起了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应该说在创新“今楷”的讨论中,各位专家们发表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有的还颇有见地和新意。但是,这些意见终究只是少数人的一家之言,并没有为广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爱好者所重视和认同。因此,正确认识“今楷”的本体特征,让楷书适应当代社会的变革,是摆在当代书法人面前不容回避、也不可推卸的时代课题。
创新“今楷”仍处在摸索起步阶段。从当下看,楷书的书写似乎与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愈来愈远了,办公自动化废掉了当代青年人的一手好字。有人说:“楷书在书坛的衰落是一个时代性问题,无论是实用性还是艺术性,都是我们这个时代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再铸楷书艺术的辉煌,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2007—2008年两次召开如何创新“今楷”的研究会议,给楷书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创新“今楷”,使楷书向创新发展,让楷书延续它的艺术生命;将传统楷书通过时代的改造,使神髓融化到“今楷”中去,成为当代书法艺术的一部分,从而使楷书的基因得以延续和传承。
古老的楷书艺术,如今走向式微,有人归咎于电脑的出现。其实,我国普及电脑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大多不怎么爱书法了。因此,把楷书的衰落完全归咎于电脑的普及,多少有点牵强,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显见的原因是楷书的书写速度与目前生活的快节奏不太合拍,书写模式、表现形式缺乏时代气息。我们传统的楷书,通过严谨的笔法和完美的结构,几乎发展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21世纪,我们跨进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高度信息化时代,面对传统楷书走向低谷的现状,应提出一条创新楷书的新思路。
楷书创新的艺术总旨,是在审美形式上最大限度地贴近大众,跟上当代的生活节奏。创新楷书不仅要有字形的新,还要有理论的新来支撑,这需要楷书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共同参与。有学者指出:“今楷”是区别于唐楷的“时代化楷书”,它不是行书,而是书法艺术中一个新门类或一种新的书写形式。这种创新是对唐楷艺术的延续,也是“今楷”的诞生契机。“今楷”不以唐楷艺术本体为书写模式,而是吸取传承、变异创新,把唐楷、魏碑、行楷用笔及结构相互融合,行成“今楷”风格。因此,“今楷”和唐楷既有血脉关系,又是不同的两种艺术语言。
前不久我在首届全国楷书名家邀请展上看到,部分楷书风格具有创新性,摆脱了唐法的禁锢,出现了书写性情的味道,与唐楷相比有同工而异趣之妙。这是对唐楷艺术的翻新和延续。在这次邀请展上,旭宇先生的作品就是对唐楷创新的一种大胆尝试。他用简练的笔法,巧妙地创作出富有情趣和新意的“今楷”作品,纯真朴实,毫无做作之感。此作品的章法布局吸收了魏碑行书的布白手法,突出了书写性,又和当代人审美相契合,收到不俗的效果。旭宇先生既是“今楷”的倡导者,也是“今楷”的践行者。
我认为,要真正创造出一种具有“今楷”元素的全新书法作品,楷书创作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在结体上摆脱唐楷的书写结构和章法的影响。按照当代人的审美思维来创作“今楷”艺术,“今楷”应具有当代文人的书写特点,以时代语言说话。根据“今楷”的创作需要,可以采用碑帖结合的笔法,也可以采用碑的结构、行书线条来表现其书写性,以充分发挥碑的劲健、行的流畅,拓展“今楷”的创作空间,增加“今楷”的艺术节奏。在“今楷”的作品里,行楷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当前许多楷书作者在创作上,仍然停留在唐楷书写模式上,使当今的许多楷书作品时空变化不大,尽管也有些楷书有所创变,但并没有体现创变的时代性。创作“今楷”表现结体造型的独特性、书写性、抒情性是其重要变法。
二、“今楷”在创作上必须从实用书写向艺术书写转换。一切书法创作过程都与观众有着一层隔阂,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书法家的夸张变形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今楷”打破了传统的书写模式,使观众仿佛走进了新的书法空间。“今楷”的创作特性之一是要突破唐楷的局限,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楷书艺术,使之更自然真实,更接近生活,更具时代感。有人认为,“今楷”的创作具有行楷性,失去了楷书的本来面目,使美感和情致丧失殆尽,认为创新“今楷”是伪命题。我认为,创新“今楷”,反而表现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审美语言。
最近大家之所以在“今楷”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主要是由于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这一艺术品种的本体形式和地位。有些“今楷”作者,没有从唐楷创作中走出来,总依附唐楷模式来创作“今楷”。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今楷”创作自然难出新意。如果把唐楷的某些元素,如优美的线条保留,在形式上突出书写性、抒情性和节奏性,从而创造出“今楷”的本体形式。它既不是唐楷的照搬,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楷。它是集诗意性、韵律性为一体的新书体,在表现风格上略带夸张又不过分夸张,是贴近当代人审美观的一种艺术形态。
三、创作“今楷”也要向抒写性情方面转换。展示字体造型和布局变化,只是创新“今楷”的一个方面。唐楷的书写注重字的内在法度和实用性。而“今楷”则是以书写性情的形式来展现的,充分发挥笔速的连续优势。结体散淡、取势险峻是“今楷”的书写特点。创新“今楷”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艺术,若不在书写性、抒情性下工夫,是不会打动人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牺牲传统楷书的精髓去迎合大众,而我的看法是,“今楷”的文化本质就是大众文化,借助书写艺术使其回归民众,这不是题中应有之义吗?
以上笔者从楷书创新审美本体特征出发,探讨了创新“今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里还要解决两个认识上的问题。一是要认清楷书面临的危机,增强紧迫感;二是要认清创新“今楷”的美学特征。在提倡继承传统书法的同时,有人担心或批评创新“今楷”,可能会搞成“楷书加行书”或非驴非马的“四不象”。毕竟“今楷”还是书法种类中的新生事物,大众需要认知和认可的过程。因为它没有一个参照系,它是通过广大书法理论家和实践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楷书品种。我们在创作中要解放思想、破除定势,坚持自己正确的艺术主张。
我相信,在新世纪里,经过广大书法家的潜心创作,一定会让古老的楷书艺术“基因”经过今人的移植、改造,重获旺盛的生命力,绽放出一朵朵崭新的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