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报

从“观念的图像”到“混搭的图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2 21:49:27 | 文章来源: 游江的博客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图像在这个时代的内涵是:具有可传播性的图像影像。当代全球化社会重要特征之一是艺术与文化上的图像“转向”(pictorial turn)论题。当下,摄影、电影、电视、广告、设计(包括城市建设、装裱、居室设计、甚至自我形象设计等)以及各种审美泛化现象,它们无所不在的出现在生活的各种领域,他们用其多变的色彩与时尚的画面强烈吸引和冲击这人们的视觉神经。“图像转向”(或称“视觉转向”),它是继西方现代哲学、文化、艺术的“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又一次整体的文化趋势和趋向。从某种程度上看,“图像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语言学转向”的一种反动,相比之下,“图像”在可视化文化现象的背后,似乎更具深意,对于现实的反映更为直接和直观,但我们在肯定其带给我们感性释放的巨大意义的同时也要警惕图像带给我们的幻境,要注意图像的自律。图像自身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但随着人们审美趣味在不同时期的转向,也呈现出相对统一的特征和视觉表现。

鉴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深圳美术馆通过对当代艺术创作的不断研究,在当代艺术领域将 “图像转向”作为学术目标和研究重点,并围绕“图像转向”的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学术性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览。如“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缘分的天空——中国当代架上艺术”、“嬉戏的图像——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历史的图像——当代艺术邀请展”等一系列展览。当今文化已经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此时代中文化的基本逻辑秩序可能有着与过去不同的方面。深圳美术馆举办系列与图像有关的当代油画展,在不同的时期尝试着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如通过展览梳理图像在当下不同年龄层次艺术家作品中的表现;如通过作品中对历史图像的借用来探讨图像文化在当代的文化意义,同样的对象在图像文化时代不同语境下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再如从美学角度思考图像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变迁的影响···等。总的来说,深圳美术馆策划举办的一系列当代艺术的展览,有着确定的学术主题,展览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在围绕图像这一学术主题不断展开和深入,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现状,而且突出了在读图时代的新境遇下及东西方文化碰撞下,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体反思和集体生命体验的艺术化呈现。

图像文化作为今天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图像转向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中一个趋势,我们并不能忽视这一现象,相反,我们更应该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深圳美术馆通过系列展览和学术活动来反映和阐释图像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状况和体现。今年,由鲁虹与孙振华策划的“混搭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将我馆围绕“图像转向”而开展的系列学术展览进一步拓展。在青年艺术家当下的创作中,“混搭”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图像方式与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论,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十分值得我们关注。艺术家由于自身生长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的不同,所关注的对象和所要表现的客体也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其实,在审美多样化的时代,借鉴外来艺术的营养,挪用经典图像,甚至解构生活图像和景象,都可以是创作中运用的手段,从“混搭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结合自身文化所进行的探索,每一件作品是“混搭的图像”,整个展览也是“混搭的图像”。

从“观念的图像”到“混搭的图像”,每一次展览都围绕图像展开,而每一次又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学术方向,这使得在“图像转向”在不同的展览中体现出不同的面目。通过展览我们看到,近些年来,伴随着文化背景的巨大转换与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一种新的制像方法与创作模式逐渐出现。在很多当代油画家那里,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中,利用艺术与摄影、电脑的交叉融合所获得的图像,或者依赖现代传媒制造的流行图像与符号获取的艺术形象,已经建立了全新的图像修辞学。他们的艺术既是图像的图像,也是对当下生存环境的积极回声。下面我们不妨对过往的相关展览做一次简单的梳理,从而明确每次展览的思路、重点与意义。

在“观念的图像”展中,展览强调了观念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和意义。展览体现了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已经融入世界艺术的范围后的与以往油画创作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油画与八十年代的新潮油画在价值取向上开始出现不同,前者不但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观察和介入现实,同时也强调对主题与观念的表达,所以强调图像的观念性成为了当代中国油画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事实证明,实现价值转向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图像的革命与修辞方式的变化,而新的观念表达就需要新的图像呈现,在强调观念所营造的图像里,我们常看到的是一种文化寓言式的图像奇观。

在“图像的图像”展中,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的图像,挪用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从艺术的视角再一次解读了图像时代充斥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各种图像,既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现实生活也引发了更为深层次反思和思考。艺术家用个人经验和个人化的视野观察社会,通过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类图像的挪用、拼贴和组合,一方面表现了在一个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普通大众在社会转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和精神状态;同时,也表现出商业社会、市场经济带给人心理的巨大压力,以及一种对庸俗趣味的迷恋与反讽、象征与隐喻。这些图像化的了作品往往不强调叙事,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现实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进行一种超现实和非视觉逻辑的呈现,从而形成一种奇观化了的图像表达。

“嬉戏的图像”展主要选取了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艺术家,年青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向我们呈现出当代架上艺术在图像选择上的新变化。新一代艺术家是伴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而成长的,由于深受消费文化、网络文化、动漫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加上面临着全新的图像背景,所以,他们不仅在创作方式与图像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在题材与观念的表达上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嬉戏的图像”不仅仅是暗含在这些年轻艺术家作品中的特质,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代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游弋态度。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艺术创作才打破了传统的规范和观念的束缚,作品充满不断创新的可能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存在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借用“后现代”的艺术观念,对“红色经典”中的图像符号加以借用与混合。所以在“历史的图像”展中,主要展现的是那些借用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历史图像进行当代性创作的艺术作品,这正像“嬉戏的图像”展主要是展示改革开放后具有卡通倾向的艺术创作一样。艺术家借用历史图像,通过特殊的形式组合和拼接,或对过去一定时期的一些现象进行批判,或挪用历史图像对当下存在的现象给予一定的阐释。虽然艺术家们在风格上很不一样,表达的问题也完全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未来的关注。从某种角度上说,也许主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出于图像传达的多义性,以及隐含在图像背后的反思与意义,再加之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是历史图像的当代性解读和阐释。

前面的系列图像展览在学术文脉上都是以对图像的清理和梳理为主,它不仅凸显了图像时代的文化表征,揭示了图像时代艺术家在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上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图像时代人类的生存境遇及现实关怀,而“混搭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也是沿着这样的逻辑展开的。不同的是,艺术家在当下新的探索、阐释及尝试。

“混搭”英文原词为Mix and Match,在日常生活中中 “混搭”一词常常用于时尚界,它指的是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品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可以说它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混搭”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中拼贴、挪用、反讽、戏拟等手法,相对于其他手法,它的范畴更大。混搭手法的运用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混搭的图像成为当今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现实,它广泛的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现实和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不同类型的“图像”代表了不同的价值方式,而图像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则展现着艺术创作中图像化的新趋势。

“混搭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的艺术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解读的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些是对原文本或原图像进行破坏和颠覆,几个文本或图像处于一种逻辑断裂的状态,图像在进行混搭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图像组合,而这种新文本在暗含着艺术家创作观念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在一个全新的阐述语境下衍生出新的意义。因文化语境和文本上下文关系的变化,同一文本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中产生了新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往往触及到当下的社会、文化,包括艺术本体等方面的问题。从“政治波普”到当下的“卡通一代”,其实,中国美术界对“挪用”、“拼贴”之类的混搭方法并不陌生,许多艺术家都曾使用过“混搭”的手法,这类方法的大量出现,一方面为舶来品的创新开辟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当下艺术市场对新图式的需要。艺术家在“混搭”的过程中,不仅折射出自己在思想、艺术表达方面的智慧,也承载着个体对相关艺术与文化问题的思考。

在西方,艺术家对于材料本身表现力的强调已经有近150年的历史了,从现实主义的库尔贝到立体主义的实物拼贴,再到西方60年代的极少主义,作为艺术媒介方式的材料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创新中。近年来,在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中,一部分艺术家开始强调艺术作品的绘画性和趣味性,而不再仅仅是印象派的色块与笔触,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由于生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常常培养和形成一定风格的视觉模式,但无论他们如何恪守和坚持,正像鲁虹所说:“混搭”不光是一种新的图像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论,其具有时代特点,值得我们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图像,在艺术家的运用过程中,对一般意义上的能指与所指意义进行拆解,被混搭的文本置入到一个全新的意义系统,使其产生视觉逻辑和现实意义。而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新的图像与原文本在一个意义链中形成的一种对应的文本关系,新旧两者之间的张力导致新意义的产生,可以说这是一种“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混搭的图像”展的艺术作品是我们看到了,当下油画的创作现状,不同区域的艺术家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艺术语言表现的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混搭”不仅仅是简单的处理手段,“混搭”的背后还涉及到艺术家深层次的意义诉求,以及创作方法背后涵盖的美学问题。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王镛:禅与诗画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