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今,成善言: 蔡志松“天人之际”亮相黄浦江畔

时间:2017-11-29 12:26:36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展览现场

2017年11月26日,艺术家蔡志松的个展“天人之际”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彭锋策划,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艺术家《故国》、《玫瑰》、《浮云》和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家园》系列作品共计32组件。展览名称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为把天道与人事,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取得独到的成就。

研讨会现场

开幕前举行了关于展览的学术研讨会。参与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晓峰、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和艺术家蔡志松。此外,还有两位分别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学者。他们是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Beate Reifenscheid和《Art in America》主编Richard Vine。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在研讨会中发言

研讨会上,参会嘉宾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性和学术性的观点。范迪安说,一方面本次展览各部分的连续性构成了独特的视觉叙事,另一方面,他始终注意艺术发言的公共性。贾方舟提到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精神性。并且他没有把写实语言当作进入当代的障碍。张敢表示,此次展览的主题体现了艺术家视野的开阔,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动物题材来表达,在国内的当代艺术界是少见的。《Art in America》主编Richard Vine说: “他用经典的语言,追求现实之外的精神世界,带有浪漫主义精神”。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Beate Reifenscheid说: “他的作品对传统语言进行了转换,表面上看是美,内在则是批判的”。殷双喜指出,同样是动物题材,他与西方高度物质感的表达方式不同,采用了中国古代象征和寄托的手法,表达了人类所希望的永恒价值。李晓峰表示,蔡志松的作品以时尚的外表出现,却以深刻的思考结尾,把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平衡在了一起。最后,艺术家蔡志松感谢各位专家们的评价,并表示理论和实践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蔡志松的作品给观众以视觉的舒适,在展场内营造了一种梦幻的景观,虽然展览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人性、人与自然等宏大命题的关切,然而他并未因此把作品关进学术的书房,让它们完全笼罩在严肃的面纱之中。用范迪安的话讲,观众可以通过艺术家导演的“大片”来进入对人类境遇的思考。作为展览的序幕,《我想为你打开一扇窗》以巨大的尺寸和不稳定的动态给观众的视觉带来极大的吸引力,在空中被悬吊的挣扎者处在上升与下降的中间,渲染了一种悲剧气氛。当观众参观正式开始之时,中心筒内的烟雾被打开,从作品中间弥漫开来,同光线一起营造了一个幻境,把观众带入具有时间性的展览序列中。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我想为你打开这扇窗》

《我想为你打开这扇窗》局部

展览的连续性通过作品主题的内在联系展开。序幕之后,是一朵巨大的冬日玫瑰,花瓣已有些许萎蔫,思考爱情的不可测。伤感与压抑之后,展览空间转而明亮温暖起来,《家园》系列出现,鹤腾空的每一个瞬间把观众引向深入——空旷的展厅,只有一只闪烁着金属灵性的鹿孤独伫立着,主题由人生转向人与自然,观众置身于等大的动物形象中,被安排在平等的视角中观看。然而这种平视并未持续很久,镀金的人类头盖骨又凌驾于白云之上,乘着《云舟》漫游时,巨大的虎头和慑人心魄的音效又对人类产生了警告,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定格在灯光下作为猎物的鹿角,纵然有华美的高光,却是无奈的寂静,这一段的动物作品尺寸被缩小,鹿的凝望和仙鹤划过苇荡,都不再是身边的实体,而成为了记忆的符号。峰回路转,人类又开始思考其自身的历史,做出缄默而痛苦的反思,最终,《故国》的秦汉武士张开双臂,合上双眼,或是忏悔,归于虔诚的平静。

《冬日玫瑰》 不锈钢锻造 350×300×250cm 2016-2017年

《栖》 白铜 122.7×44×221cm 2016-2017年

《栖》局部

《栖》系列作品

《栖》系列作品

《栖》系列作品

《凝》不锈钢或白铜 208×100×275cm 2016-2017年

《云舟》 玻璃钢板,金箔,喷漆 197×147.5×106cm 2014年

《云舟》局部

每件作品在塑造中与现实物象有高度的相似,制作过程仍遵守传统雕塑的精微和谨严,同时又有绵长的抒情。在展览中的影像部分可以看到他各系列作品的产生过程,从用木块,铁丝搭骨架到贴泥和修整,可以说,作品的每一个起伏都经过反复推敲,从局部又回到整体。细微的变化被深沉地含在大轮廓形中。在同一种材料中,区分出各部分不同的质感是极为不易的,作品的信息量需要观众细细品味。同样,蔡志松的观念表达并不具有冲击性或颠覆性,甚至带有攻击性。而是通过扎实的传统语言展示对象存在本身,优雅地为当下提出一个问题。策展人彭锋表示:“这次策划的目的在于挑战我们以往对当代艺术的固化认识,从而挽救‘当代艺术’这一概念,因为我一直担心当代艺术会变成一种风格,艺术家对观念和技巧的融合有助于我们去思考以往当代艺术的合法性”。

《吼》树脂,硅胶,玻璃 仿真动物皮毛等综合材料仿真 270×270×230cm 2017年

《吼》局部

《栖》白铜 555×100×115cm 2016-2017年

《凝》不锈钢或白铜 91×27×20cm  2016-2017年

《鸣》 不锈钢或白铜铸造 140×88×50cm 2016-2017年

《方玫瑰》铅皮 122×122×15cm 2010年

蔡志松在获得巴黎沙龙大奖时面对提问曾经表示,他既不把自己定位为西方艺术家,又不把自己定位成东方艺术家,他想成为“人类的艺术家”。此次展览作为包含了他自学生时代以来所有系列的重要作品,可以看到,他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纯粹的人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思考人生,人所处族群的历史与现实,思考爱情,思考人类的朋友。不论是作品的呈现和内在,都能展示出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冷静观察和宽广的善意。

《故国·颂7#》 铜板,铜线,树脂  300×60×300cm 2005-2006年

《故国·颂7#》局部

《夏日》青铜 74×45×178cm 1995年

《季风》48×38×169cm 1996年

《面庞》青铜 43×33×28.5cm 1995年

《故国·颂10#》 树脂,铜线,铜板 62×54×190cm 2013年

《故国·颂1#》树脂,铜线 ,铜板 124×42×88cm 1999-2000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4日。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女士致开幕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致开幕辞

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教授致开幕辞

艺术家蔡志松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