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精品展 朱乐耕徐累探索传统文化当代性

时间: 2016-01-18 16:30:40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艺讯


展览开幕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教授致辞

    2016年1月18日上午10:30,“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如期而至。本次展览展出了朱乐耕及徐累两位艺术家的精品之作——一边是陶艺在环境空间的立体展示,一边是传统水墨的当代解读,两位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创作媒材诠释自己对于艺术语言的探索和理解。据悉,“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系列活动是艺研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活动将持续至6月2日。


展览开幕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教授主持了本次精品展,在他看来本次参展的两位艺术家从艺术表现语言上差异很大,朱乐耕用陶瓷创作,而徐累则以工笔专长,但他们都是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虽然材质的运用上各具特色,但二人在作品展示上却相互照应达成统一,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化色彩。“二人对空间的体现和视角各有不同,朱乐耕打造的环境陶艺让观众在现实的空间中游走于传统陶瓷文化从而追溯精神性的回归,徐累则在平面之中寻找画面的深度,引发观者走入画面并拨开幔布探索其后的隐含深意。”


参展艺术家朱乐耕致辞


参展艺术家徐累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致辞

    正如谭平副院长所言,本次精品展被分为两个区域,一面是朱乐耕的环境陶艺,以中国红的传统颜色布局,呈现出两件大型作品《生命之绽放》和《涅槃》,由于其作品大都陈列在建筑中,所以部分内容以视频及图片展示呈现。另一面是徐累的工笔展示空间,大块的蓝色底色与画面相互映衬,其代表性的马在作品中与观众对视。


“朱乐耕精品展”现场 作品《涅槃》


“朱乐耕精品展”现场

    朱乐耕此次展览的主题为"生命的解构与重生"。他的作品规格巨大,与环境、建筑相互呼应,与空间紧密结合。他常常喜欢将作品布满空间,让人在作品中行走,让作品环绕在人的四周,从而另人与作品融为一体。这种相融的过程,便是在触摸(用心触摸)和体验(用心体验)作品的过程,也是人的生命和作品所表达的生命在相互交换能量,并形成一种场域,而这种场域形成的过程,才是作品本身走向完整的全过程。作品因人的观看和交流而完整,而人因为体验和触摸作品达到心灵的洗礼而明净,这也是艺术家竭力营造和追求的艺术效果。


左至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艺术家朱乐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


艺术家朱乐耕接受媒体采访

    在接受艺术中国采访时,朱乐耕首先对环境陶艺进行了解读:环境陶艺是指与城市环境空间和建筑融为一体的陶瓷壁画,陶瓷雕塑或陶瓷装置艺术,从某种意义来说与公共艺术等同。其主要特点是以陶瓷为媒材,使用火与土的语言表达,与建筑环境及城市文脉相联系的公共艺术形式。在大家的概念中,陶瓷的材质主要用于日常器用及陈设品的制作,历史上虽然也有用瓷砖来装饰建筑,但以现代陶艺的装置和雕塑的形式将其作为建筑或城市环境中的艺术来展示,历史并不长。

    “我喜欢以陶瓷为媒介来表达我的艺术,是因为陶瓷的材料让我着迷:火、泥土、水含有大量金属物的釉质,这里暗含着中国人世界观中阴阳五行里金、木、水、火、土的所有元素,这是混成宇宙和生命的所有元素。所以当我手握泥土时,我觉得我是在用泥土塑造生命。我最感兴趣的故事是凤凰涅槃,在这个故事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后,它们的躯体才能得以更美好的重生。也就是说,火可以让生命重生,可以让人的灵魂救赎。它是生命被解构以后的重组与再生,被解构的是旧的生命体,重组和再生的是新的、更加蓬勃的生命。因此,我的作品《涅槃》表达的正是一个如此的解构重生的主题。”


展览现场 作品《生命之绽放》


《生命之绽放》局部

    另一件作品《生命之绽放》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在韩国济州岛肯辛顿大酒店的系列作品,它用陶瓷的形式塑造了自然界生命自由萌生的璀璨过程。树叶、花朵、嫩芽、苔藓、蘑菇、河流、卵石这些似真似幻的景观在朱乐耕的手下变得栩栩如生,在人们印象中坚硬的陶瓷材质在他的作品中却展现出生机盎然的力量。据悉,在韩国济州岛的《生命之绽放》都是固定在墙上的,但这套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作品是平铺在地上,而观众将行走在作品上方穿过的桥上观看和感受,并体验朱乐耕所想表达的生命蓬勃的生长感。


朱乐耕作品现场


朱乐耕作品前

    本次展出的徐累精品力作跨越了他艺术实践的不同时期,证明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今天的移步换景,以及面向未来的视野。他的作品充满了未知、奇遇和深邃,似乎再次证明了现实背后一个更大的时空,那是历史、记忆与个人幻想发生交叉的心理场域,走向它,就是走向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这条寻找传统美学的回归之路上,徐累假借艺术史的多种资源,打通壁垒、融会贯通,实像而虚设的画面,复古而前瞻的观念,优雅而神秘的格调,在一个个舞台式的布局中展现在观众面前,也为唐宋写真绘画找到了通往现代主义的门道。


徐累接受媒体采访


徐累展览现场

    徐累谈及本次展览,首先感谢艺术研究院对自己的肯定和支持。同时,在他看来,艺术家就像一块块拼图,如何把自己拼接到当代艺术版图之中,如何使个人和时代以及历史产生联系,令文化的传承在现代性的角度下变成一个活的灵魂,是他一直探索的一条主线。“这个展览,我希望通过所有作品呈现我个人的成长足迹,以及我与时代的对话和关联。”


徐累作品前


徐累作品现场 观众驻足

    无论是将陶艺从博物馆陈列及生活摆设中解放出来的朱乐耕,还是探索历史深度与个体联系的徐累,他们都认为现代性根源于传统文化,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本次展出的艺术研究院精品力作都通过作品本身体现艺术家对于现代文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当代性、世界性的探讨。在他们的手中和笔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精神以一种当代趣味和现代性融入世界环境与语境,从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转化。正如朱乐耕所言:时代在加速,心却需要静下来,中国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形式的学习,更应该是文化内涵的传承,优秀的作品更需要为人文精神提供栖息之地。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1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