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第九届艺术家奖揭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1-20 14:18:0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2014年提名委员会介绍
    蔡影茜  
   (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


 生活工作于广州,现为广东时代美术馆的策展人。她在时代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包括“一个(非)美术馆”(2011)、“蒋志:如果这是一个人”(联合策展,2012),“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 (2014);她编辑、编译了一系列策展理论丛书,该系列丛书基于时代美术馆每年举办的机构及策展实践研讨会,包括《策展话题(中文版)》《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与卢迎华联合主编,2014),以及即将出版的《无为而为:机制批判的生与死》(与比利安娜·思瑞克联合主编,2014);在参与2009/2010 荷兰德阿佩尔艺术中心策展人项目期间,她与其他成员共同策划了展览“我不在这里。一个没有弗朗西斯·亚历斯的展览”。同时,蔡影茜也作为评论家,长期为《艺术界》、Artforum、《艺术时代》、Yishu等艺术杂志和媒体撰稿。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视觉中国研究院、杭州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以及亚洲思想界组织“亚际书院”,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2002年以来,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地轴转移:艺术家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回想”(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等。 

高士明出版的学术书籍包括:《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与后殖民说再见》(2009)、《巡回排演》(2010)、《胡志明小道》(2010)、《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2011)、《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2012)、《后殖民知识状况:亚洲现代思想读本》(2012)、《进程》(2013)、《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4)等。 

凯伦·史密斯 (英国)

(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 )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国际推介者,凯伦从1992年定居中国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她对中国当代艺术不同时期发展状态的客观呈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撰写的专著,以及在国内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文章都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渠道,包括2008年出版的《九人传: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2012年开始的《发光体: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系列书籍。2013年,凯伦接受德国Taschen出版社的邀请,担任《Art NowVolume 4》中国部分的作者。 

凯伦·史密斯曾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划过多项群展和个展,包括展览“醍醐”(上海外滩美术馆,2013),“目耳计划”(北京今日美术馆,2009),“微妙”(北京草场地站台中国,2008),大型群展“The Real Thing”(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07),“国人: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艺术”(德国沃尔夫斯堡艺术博物馆,2004)等,以及艾未未、刘小东、徐若涛、贾蔼力等众多当代艺术家个展。2005年,凯伦成为OCAT深圳馆的学术顾问,并于2012年被任命为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  

李峰

(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现为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参与国内首家金融机构背景公益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发起成立与日常管理运营,曾参与多个展览的策划与推广工作,发起民生艺术史论文奖等项目。 

姚嘉善   (美国)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策展人)

生于美国,在九十年代初来中国学习中文,随后回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取得东亚研究及艺术史硕士学位。她作为中国艺术助理策展人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工作的五年期间,她参与策划现代和当代艺术展,在多种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并执教于加利福尼亚艺术大学的硕士课程,期间她为自己的独立研究目的多次来到中国。2006年获得FulbrightGrant奖并重返北京。2007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随后出版《生产模式-透视中国当代艺术》。她在Asian Art Museum, The Luggage Store Gallery,Universal Studios Beijing and the Gallery at REDCAT策划展览,兼任《当代艺术与投资》编委。2008年姚嘉善作为创始人之一创办了北京箭厂空间。2012年底被任命为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策展人,目前她工作和生活在香港和旧金山。 

朱朱  

(诗人、策展人及艺术批评家)

出生于1969年9月。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西班牙等多种文字,获《上海文学》2000年度诗歌奖、第二届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批评家奖(ChineseContemporary Art Awards-Critic Award)、美国亨利·露斯基金会亚洲诗歌写作与翻译(Henry Luce Foundation)等多种奖项,2003年、2004年分别受邀参加法国Val—de—Marne国际诗歌艺术节与“诗人之春”活动。著有诗集《驶向另一颗星球》(1994年),《枯草上的盐》(2000年),《青烟》(2004年,法文版,译者Chantal Chen—Andro),《皮箱》(2005年),《故事》(2011年);散文集《晕眩》(2000年),艺术随笔集《空城记》(2005年),艺术评论集《个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2008年,2010年增补版《一幅画的诞生》),《中国新艺术三十年》(2010年,与吕澎、高千惠合著),《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年)。策划的主要展览有 “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2007年,北京,今日美术馆),“个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2008年,北京,圣之艺术中心),“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2010年,与吕澎、高千惠联合策展,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飞越对流层——新一代绘画备忘录”(2011年,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等.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2014年艺术家奖评委介绍 

郑道鍊 Doryun Chong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首席策展人) 

现任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的首席策展人。此前,他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过多个展览,包括为艺术家Ernesto Neto,Bruce Nauman,Henrik Olesen分别举办的个展,以及广受好评的大型群展“Tokyo 1955 - 1970: A New Avant-Garde”(东京 1955-1970:新前卫主义)。2010年,郑道鍊获得了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首次颁发的独立视野奖(Independent Vision Award)。他还曾在明尼苏达的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为艺术家黄永砯举办个展“占卜者之屋”,并曾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工作过;此外,他作为展览协调人负责了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韩国国家馆、2006年釜山双年展的策展工作。他同时是Art Forum, Art Asia Pacific杂志的特约编辑,以及Art Journal杂志的编委会成员。

 克里斯·德尔康Chris Dercon

(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

艺术史学者,纪录片制作人,文化创意人,曾先后担任P.S.1 纽约当代艺术中心项目总监、鹿特丹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馆长(1990)、鹿特丹宁根博物馆馆长(1993)、慕尼黑艺术馆馆长(2003)。在任慕尼黑艺术馆馆长期间,他推出了展览“非常遗憾”(So Sorry),并与Garin Nugtoho、Apitchatpong Weerasethakul AmarKanwar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德尔康对亚洲艺术、电影和设计的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先后与草间弥生、 川久保玲及山本耀司实现了跨界合作。德尔康曾经多次担任乌利·希客创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并且撰文介绍了2008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获得者台湾艺术家曾御钦。此外,德尔康多次撰文,关注文化热点问题,曾在中国《视觉生产》杂志发表 “印第安那·琼斯和私人博物馆的毁灭”一文。2011年4月,德尔康出任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并在发言中将美术馆比作“一场艺术运动”。 

龚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家、策展人、《艺术世界》杂志主编)

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2005年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立“零时艺术中心”,致力于不稳定媒体和城市研究。作品曾参加2002年和2006年上海双年展。2007年担任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评委。曾策划展览:“普通建筑——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可实现的乌托邦——尤纳.弗莱德曼展”、“身体媒体——国际互动艺术展”、“十五分钟的永恒:安迪.沃霍尔回顾展”、“谜途:时间·空间·织毯”等。 

贾方舟

(批评家,策展人)

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壶关县,1950年随父迁居包头,在那里读完小学和中学, 1959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在展览馆、报社、群众艺术馆工作多年。1973、1975、1979三次参加全国美展,1980年加入中国美协,1982年转向美术理论研究,1984年调入内蒙古美术家协会,1988年被选为美协副主席,199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先后被聘为:天津美院客座教授、西安美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美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化部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第六、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委会轮值主席、中国新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鲁斯·诺克RuthNoack

(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

视觉艺术家、艺术史学家,并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从事写作、艺术批评、大学讲师、策展工作。她曾是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2007)策展人,其他展览包括:“理论的情景”(仓库,维也纳,1995)、“我们不懂的事情”(Generali 基金会,维也纳,2000)、“组织化形式”(2002-2003)、“政府”(鹿特丹,迈阿密、维也纳,2005)。2002年,她提供了“学习的花园”并在英国策划了Ines Doujak的第一个个人展览“不要为征服而着装”。同年,她策划了“发声:转变中的生物”(阿姆斯特丹)。最近,她的工作着眼于“与仇恨同床:一帘幽梦”以及“碎片与复合物”(德国柏林人种学美术馆,及苏黎世约翰·雅各布美术馆)。2012-2013,诺克任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专业负责人,以及欧盟MeLa项目“迁徙时代的欧洲博物馆”研究带头人。她同时是布拉格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2013-2014),2014年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主任。

 乌利·希客Uli Sigg

(CCAA创办人,收藏家,前瑞士驻华大使)

出生于1946年,在瑞士长大。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瑞士多家报刊和杂志社任记者和编辑。1977年至1990年任迅达集团亚太区域经理,后来成为该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及董事。1980年在中国建立第一家中西合资企业,并连续10年任该公司副主席。此后他担任多个跨国公司董事。1995年,接受瑞士政府任命,担任瑞士驻中国、朝鲜、蒙古大使。四年任期结束后,回国担任荣格集团等跨国公司主席及董事。目前担任中国发展银行和多家中国公司顾问。他曾经任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设计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cts)顾问,协助该公司参与中国奥运场馆的设计。在中国生活的多年里,他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曾经收集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他目前是世界上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收藏家。2012年,他将1463件藏品捐赠给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同时将47件作品出售给该博物馆。1997年他创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奖。他目前还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协会成员、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国际咨询协会成员。

 殷双喜

(批评家,策展人)

江苏泰州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北京)、“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1—1996,北京)、“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1999,成都)、“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2003,巴黎)、“第二届成都双年展”(2005)、“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展”(2008,北京)等重要展览。

 历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报刊上发表美术理论及批评文章250多万字。出版有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2007年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等。主編有《吴冠中全集·第4卷》(2006)、《周韶华全集·第7卷》(2010)、《黄永玉全集·第2卷》(2011)等。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论文曾收入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2010年出版的《当代中国艺术:原始文献》(Comtemporary Chinese Art: PrimaryDocuments)。获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2008)、“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09)。

 曾担任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澳门专题展评委(2007);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评委(2013);2009年第3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2011年第6届“艺术中国影响力”(AAC)评委会主席。曾应邀参加第一、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研讨会(芝加哥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9、2010);“亚洲艺术中的战争”国际研讨会(悉尼大学艺术史系、亚洲研究中心,2009);“公共空间、艺术与集体记忆”国际研讨会(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2009);第18届国际美学大会(北京大学,2010);“回到地域”国际水墨研讨会(上海朱屺瞻美术馆,2012)等。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社长兼执行主编、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馆展览委员会委员、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油画学会《油画艺术》执行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等。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