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关难过 市场认可度低
随着今年春拍大幕的拉开,艺术品融资变现难题又被提及。而上海古玩经营协会适时推出“艺术品鉴融平台”,称可让艺术品“一分钟变现”,引发业内关注。
亿元资金为鉴定结果担保
“鉴定评估艺术品一直是阻碍其融资的绊脚石。” 上海古玩经营协会秘书长徐晓岭称,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玺圭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三方鉴定评估平台,绑定了鉴定和融资环节,“只要凭着一纸鉴定书,就可以到任何合作融资机构现场变现”。
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陈西桂介绍,该平台的鉴定报告是建立在专家小组意见之上的,先由国字头鉴定中心第一负责人作为首席专家,根据近年来海外、国内、行业、民间四大交易数据得出主体鉴定意见及评估价值,再由五人以上的专家小组得出总体意见,每人都拥有不容置疑的一票否决权。一旦小组通过,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就出炉。进入“艺术品鉴融平台”的门槛并不高。只需缴纳一定的鉴定费用或者按照评估价格一定比例付费详细评估,即可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
除此以外,资金担保也成为艺术品鉴融平台一大特色,鉴定专家都以个人财产为评估结果担保,实行“谁鉴定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平台筹集亿元资金作为对融资机构的担保资金,如果鉴定失误将为其损失买单。尤其对于典当行而言,如果艺术品绝当又不愿意典卖,平台还可按照赎当价格回购,并通过协会内部庞大的海内外收藏家队伍进行交易。
“如此一来,所有风险都被控制在鉴融平台里,而融资机构可以高枕无忧地接受艺术品抵押贷款或者典卖。” 徐晓岭称,目前已有两家典当行、两家银行和一个基金确定合作。“艺术品鉴融平台”在酝酿的一年半中,成功鉴定了4000份艺术品,从几百元至几百万元价格不等,无一例投诉质疑案例。
典当行谨慎看好
近年来,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现状不容乐观,高投入、回报长、风险高、轻资产将小微企业逼进死角。银行严格的风控体系将其拦在门外,随着多元融资渠道的开放,艺术品融资成为部分小微企业融资的大胆尝试,甚至孤注一掷。但从典当行方面获得的统计数据,却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全国近4000家典当行中,从事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只占千分之五,仅20家左右。因为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鉴定体系和标准,仅能靠双方协商,艺术品典当业务被戏称为“好看但难吃”。
在此背景下,上海古玩经营协会适时推出“艺术品鉴融平台”,无疑为艺术品典当业务融资带来契机。但对这一新平台,典当行业并未完全买账。
华夏典当行副总经理杨静琨表示担心,他认为作为第三方鉴定平台,艺术品鉴融平台有助于艺术品鉴定结果更加公正、公信。但这种合作需要建立在各方对鉴定平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保障客户利益和典当行金融安全。
杨静琨称,目前他所在的典当行已经为客户提供免费鉴赏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但艺术品鉴赏大多源于爱好,上升到融资层面的案例目前还比较少”。
北京国典典当行负责人苏先生表示,如果该鉴融平台能够保证鉴定的真实性和价格的公正,风险可控,他十分乐意接受,但由于成本控制,目前他们只愿意与本地平台合作。
徐晓岭也透露,目前与他们合作的两家典当行均为上海的典当行,地域限制也是这个平台能否得到推广的决定因素之一。
平台或只限局部操作
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办公室负责人彭中天肯定了鉴融平台的体制创新,但却只具备局部的可操作性。
对于鉴融平台数据的可信度,彭中天表示怀疑。“中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艺术品数据,数据可信度不高。”对于鉴融平台的资金担保,他并不看好。他戏称国内的鉴定师制度是“放牛娃赔不起牛”,没有系统的鉴定师上岗体系来界定他们的责任以及建立社会分担体系。
“艺术品融资的风险流动体系中,一定要社会经营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参与,否则自身的担保资金作用也有限。”彭中天称。
彭中天认为,鉴定平台作为收费服务的利益第三方,无法建立起可靠的信用体系。“我建议建立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第四方平台,文交所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以称得上是第四方的平台。”
“所有的创新都是值得鼓励的,不创新就不会进步,但是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曲折的探索中创新也是必经的过程。艺术品融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加深入和长期的探索。”彭中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