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在上海的"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质押合作试点"课题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国家针对艺术品评估融资的首个试点,也是收藏艺术品质押融资在国内的首次尝试。该中心希望通过此次试点,摸索艺术品质押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艺术品价格评估体系制定一套相对科学的标准
最冷的"盘中餐"
在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利好背景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局面火热,整个市场正从"亿元时代"走向"资本时代"。这也让很多人看到了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巨大潜力。因为,随着国内艺术品投资热不断升温,市场对于艺术品典当业务的需求越发迫切,许多人希望能用艺术品作质押获取贷款,"打通"自身面临的资金瓶颈。而事实上,艺术品质押融资却是市场上最冷的"盘中餐"。
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近4000家典当行中,从事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只占千分之五,即20家左右,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缩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全国看,能数得上的、开展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典当行大概只有5家。而在上海的典当行中,也少有涉及艺术品典当。上海东方典当行董事长王福明表示,"艺术品很少能在我这里通过质押借出钱来。"据了解,该典当行一直将艺术品典当归类于民品典当范围,但其所占业务量比例不到1%。
另一方面,在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融资贷款业务中,虽有个别成功案例,却也难以普及。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只有艺术品的基金和信托产品设计,尚未有针对艺术品的质押贷款,"国内艺术品市场无法建立诚信的标准估价体系,所以做不出艺术品质押融资贷款业务,做出来也是泡沫。"
采访中,其他银行的答复也基本一致,如"没有把艺术品作为抵押物列入个人贷款或个人融资的保证条件中"、"无法开展艺术品抵押贷款业务"等。
鉴定与变现难
为什么通过艺术品质押进行融资这么难?业内人士普遍将原因归咎为两方面:艺术品的鉴定和估价存在很大困难;目前国内艺术品的流通性有很大的局限,并不符合艺术品质押融资对于资金快速流动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艺术品典当几乎成为民间鉴宝活动的翻版,很多艺术品虽被拿去典当行,但绝大多数被原样退回。某典当行负责人表示,艺术品收藏市场鱼龙混杂,赝品甚多,真假难辨,且艺术品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当代艺术品,也包括古董艺术品。按照类别,更可分为瓷器、书画、佛像、青铜器等各种门类。而且,房产、汽车都有固定的标准,不存在鉴定问题,珠宝、钻石之类有专业的仪器作辅助判断,但艺术品不一样,全靠典当师的一双眼睛。所以,开设艺术品典当业务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很高,加上艺术品市场行情变化很快,不像其他当品的价值相对稳定,一旦看走眼,典当行就需承担较高的风险,这些情况都造成目前公开办理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同行很少,更有不少典当行认为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索性将其拒之门外。该人士表示,正是由于鉴定环节的局限,其所在典当行的艺术品典当业务中,书画部分也较侧重于古代名家名作,至于时下红火的现当代书画作品,则持慎重态度。
此外,变现难也是艺术品典当难成大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典当行需要请不同专家对同一件古董、书画等藏品进行鉴定,不仅对真伪的判断可能有争议,在价格上也很难形成统一。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并不是普通商品,其价值只被部分市场认可。而典当是要随市场走的,没有市场、没有认知度的艺术品,典当不会涉及。所以,考虑到艺术品市场起起落落,典当行对当金多采取打折的办法。
据了解,艺术品变现主要有3个渠道---拍卖、典当和个人交易。一般典当行的当金会按照艺术品市场价格的5至6折发放。以一幅市场价10万元的画为例,经评估鉴定后一般发放当金5万-6万元。但很多时候,这与顾客的心理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与之相比,拍卖的优势在于公平竞价,但算上图录费、佣金等,交易费用不低,且拍卖回款的周期较长。至于个人交易,好处是能立即变现,但成交价往往低于市场价,且定价权和主动权都在买家手里。对此,业内人士纷纷呼吁,在艺术品典当的鉴定、估价等方面,还有待相关机构出台"尺度"与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