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中国文物家底难摸清:每年流失一座故宫(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17 15:57:38 | 文章来源: 金羊网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中的镶金玉臂环

“大赦"私生子"

怎么做?

“现在无视文物"私生子",看起来是宽松,实际上造成了极恶劣的后果。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20年来,文物流失的严重程度超过过去任何时代。(文物"私生子"的问题)就像一个瘤子,必须切除、挖干净之后,再严格执法,阻力也就小了。”

长期执法不严,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全国超过2亿件不被官方认可的出土文物成了“私生子”。怎样处理这些“私生子”?谢辰生由于在多个场合下大力抨击文物贩卖、捍卫文物,而被人戏称“老左”,但他也认为,应该给“私生子”一条“上户口”的“活路”。

“现在无视文物"私生子",看起来是宽松,实际上造成了极恶劣的后果。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20年来,文物流失的严重程度超过过去任何时代。(文物"私生子"的问题)就像一个瘤子,必须切除、挖干净之后,再严格执法,阻力也就小了。”

谢辰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今年,全国人大将检查各地文物法的执行情况,“对于文物"私生子"问题,我会在人大检查完之后,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不妨划出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允许它有合法化的可能。在严厉地打击“三盗”(盗墓、盗捞、盗窃)的前提下,对于"私生子",政府既往不咎,用合适的价格回收。其中也有很多的国宝。比如划定一个时间,从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的限定时间内,进行国家登记。另外,明晰产权也是一个思路。把这批"私生子"处理妥当后,如果再发现新的出土文物,就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必须两手一起做,一手严厉打击盗墓走私,一手给文物"私生子"出路,疏堵结合。现在文物法执法力度那么弱,就是因为法难责众。不这么办,情况只有越来越糟,而且成为破坏文物的根源之一。但是我要强调,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因为它是为了解决历史问题,不能当做正常的处理手段。”

对话

文物“私生子”为何要“上户口”?怎么“上户口”?

厘清产权健康流通

文保制度期待改革

“私生子”要特赦,但具体如何操作?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办公室负责人彭中天的建议是:建立类似“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中国文物产权交易所”,通过政府与持有人共享回报的方式,厘清“私生子”产权,为“私生子”上“户口”。

文物没有产权难有主权

羊城晚报

为什么文物要有“产权”?

彭中天

没有产权,中国文物就不是你中国人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产权,是在产权基础上的交换。文物在市面或者黑市,已经被作为商品流通,政府不研究市场,不了解市场,对文物市场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我认为,整个文物市场的核心问题,就是厘清产权,没有产权,一定会带来大混乱。因为买卖只能把自己的东西卖掉,如果产权都不明晰,那岂不是可以把埃菲尔铁塔也拿来“卖”?

中国文化产权之和,对内就是代表文化的软实力,对外就构成中国文化主权。产权是主权细化和明晰,文物没有产权,就难有主权。就像如果你不是中国公民,中国政府就没法为你维权。中国在海外流失的文物被拍卖,为什么不能遏止?就是因为产权保护不到位、文物无法追索,这也就是“兽首”拍卖维权的尴尬之根,政府事先都没有做过产权登记、产权保护和产权声明,爱国法律人士出国打官司,第一个回合就被斩落马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