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798转型再出发:工厂代码变文化符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6-27 17:03:36 |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老798工厂


50多年前,国家重点电子基地718联合厂在京东酒仙桥地区开疆辟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片基地迎来国企转制;之后,配合整个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区的改造,718联合厂部分业务开始关停、合并、外迁,一批艺术家开始入驻这些被闲置的大院;2006年,798艺术区成为北京市首批挂牌文化园区之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成为蜚声国际的当代艺术园区。而今,站在急速发展的十字路口,798又将如何选择?

邂逅在转型 40年工厂一朝变画室

正如英国当代艺术中心总监菲利浦·多德所说:“从伦敦,到纽约,到巴黎,每个关心艺术的人都在谈论北京的798。”当代艺术是国家形象的当代标识之一,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超越国界跨越领域的创新之战和文化之争,中国要从低成本的中国制造走向高产出的中国创造,798既经历了这个过程,也见证了这个过程。

上世纪90年代,798艺术区前身718联合厂面临转制和业态调整,一批艺术家开始像飞鸟一样汇集到这里。中央美术学院隋建国率先设立个人工作室,圆明园地区艺术家陆续迁入798和宋庄,海外回流艺术家“归巢”扎堆798和周边地区,在朝阳区这片老工业基地上,艺术之花开始滋长。

有关798的具体身世,曾经参与798园区建设的艺术规划专家林天强娓娓道来:“798艺术区的土地来自于50年前的新中国工业建设热潮。1952年,国营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718联合厂)由周总理亲笔批准建设,1954年起,前民主德国副总理带领着全民主德国44家院所最好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了718联合厂工程后援小组,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是‘一五’期间建设的157个重点项目之一,也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三大摇篮之一。1964年,四机部(即电子工业部)撤销718联合厂建制,成立了部直属的706、707、718、797、798及751厂。”

在园区上世纪50年代东德援建的包豪斯建筑内外,随处可见斑驳的朱红色标语,它们似乎也呈现着时代车轮碾过的痕迹。从早期的工业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每个时段都有需要写在墙上的座右铭。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大潮光临这片土地,产业调整、人员精减。而在国营企业重组之后、新规划出台之前,大批厂房被闲置下来。随着工人们下岗的下岗,转行的转行,这片曾经承载过工业化大生产梦想的土地,一度安静得让人心慌。

而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内在都可能有着必然的联系。就在798厂区门可罗雀的同时,一批喜爱绘画的人们正寻找着可以供他们短暂落脚的地方。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从繁华的王府井街原址搬离。在2001年进入望京新校园之前,师生们在大山子北京电子器件二厂过了六年的教学期。2000年,中央美院雕塑系老师隋建国和于凡在706厂租了一个80平方米的工作室。2002年初,一个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又租下了这里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并将其改成前面是画室、后面是画廊的格局。之后,一些经常与罗伯特交往的艺术家也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来“栖”。随着时间的延展以及空间的再造,更多的艺术家、绘画爱好者不断慕名而来,在798工厂区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与学术活动,大量艺术机构纷至沓来。原先轰隆隆的工厂,俨然成了艺术与创意文化的集散地。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