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画卷,凝固的诗篇——论吕俊杰和他的新文人壶

时间:2010-03-10 20:59:37 | 来源:艺术中国

其实,以字或画装饰陶瓷器表,本是我国陶瓷装饰的传统方法之一。如唐代的长沙窑开创了在瓷器上题写通俗的诗句和民谚之风。宋代的磁州窑釉下黑褐彩器则继承了这一传统,陶枕、瓷枕上多题写宋、金两代流行的词、曲;至于图画则多取材于当时人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富有生活意趣或幽默感。在陈曼生之前,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清代的陈鸣远等人早已在紫砂器上铭文刻画,可是这些都是比较单纯的装饰,很大程度上与紫砂茶具本身缺乏整体一致性。陈曼生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紫砂器上充分发扬开来,尤其是其在与杨氏兄妹等制壶名家的合作过程中,以其超众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大大推进了紫砂壶艺的发展。曼生壶铭极富文字意趣,格调清新生动,耐人寻味,由此带起了紫砂领域以书法绘画艺术装饰于壶体的风潮。如合欢壶上的铭文是“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不仅切壶切茶,而且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却月壶的铭文是“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体现了其人生态度;方壶的铭文有“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既是对壶形的描摹,更是对自己修身养性的道德要求……考究曼生壶的铭文及刻画,不仅融入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要素,而且起到记事、寓意、比拟、言志、寄情等效果,直接表达了设计者和参与者的思想——对世界及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态度,对艺术的见解和知识的渴求,可谓是“诗字妆点”的文人画在紫砂陶艺的移植。至此,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风格与内涵才巧妙地和紫砂融为一体,在保持了紫砂素心素面本质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无穷的文人审美趣味,使紫砂壶艺在艺术境界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怪乎其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备受文人的青睐与追捧,由此开创了紫砂壶艺的一代风尚。这对宜兴紫砂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继陈曼生之后,又有瞿应绍、邓奎、梅调鼎、朱坚等一批书画家积极参与,不断丰富文人壶的发展。近现代以来,书画家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黄宾虹、唐云、朱屺瞻、亚明、韩天衡、钱君陶等也纷纷与紫砂艺人合作,参与了紫砂陶艺的创作,进一步推动以紫砂为载体展现传统艺术的多元融合,蔚为大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感叹说:“紫砂陶艺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

在文人画大潮中,曾出现一些诗画结合的庸俗画作,甚至有一些欺名盗世、无理取闹的画作一样,文人壶也同样如此,也出现装饰与紫砂茶具本身是割裂的乃至毫不相关的,沦为附庸点缀的“伪文人壶”。这些“伪文人壶”,在表面看来与文人壶十分相似,其实只是机械地照搬传统文人壶的形制程式,陈陈相因,几乎是传统文人壶的不高明的复制品,既没有画家自己内心的和现实的内容,更谈不上艺术追求及作品的雅俗了。这类作品或者表现为毛毛草草的潇洒,或者老老实实的匠气,实际上与文人壶不可同日而语。

 

新文人壶的兴起

新文人壶,是上世纪九十后期年代在紫砂器领域兴起的艺术创作风潮,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吕俊杰、吴鸣、吴光荣等。与传统文人壶一样,新文人壶运动的出现也是有其社会文化渊源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大潮,面对海内外的需求,传统紫砂壶艺不仅得以迅速复苏,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普通的商品壶行销各地,作为特艺品的紫砂壶更是收藏热点。然而进入九十年代,红火的紫砂突然降温,紫砂市场日渐低迷。降温的原因当然有很多,紫砂领域滥制粗制仿制成灾,壶艺创作缺乏创新精神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不能不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潮美术运动。其以激进的反传统文化姿态登场画坛,认为传统的中国画已走到穷途末路,唯有全盘西化,以西洋画才能救中国画。这种思潮随后也波及到紫砂领域,又适逢九十年代海内外紫砂市场大降温,使得不少紫砂艺人产生疑虑与困惑:传统的紫砂壶艺是否到了穷途末路必将走向衰落?其发展究竟还有没有出路?这时,一些艺人干脆放弃紫砂,改行另谋出路;一些艺人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同时也有一部分艺人不仅坚守紫砂阵地,而且努力探索,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下创新紫砂壶艺,努力以自己的实践反驳民族虚无和全盘西化思想,向紫砂壶艺衰落论作出抗争。新文人壶就是这种探索与抗争的产物。

新文人壶与传统文人壶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但又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创作主体上,传统文人壶多是文人书画家与紫砂艺人的合作,这与过去紫砂艺人自身素养不高有一定关系。如果说传统文人壶在创作中文人书画家所占份额较重的话,那么新文人壶的创作主体无疑是以艺术家身份出现的新一代紫砂艺人。

紫砂壶艺出现之初,原本只是陶坊的制作技艺之一,生产的都是日常用品;后来逐渐上升为工艺美术,生产的紫砂器也被分为粗货(指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路货产品)、细货(指经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和特种工艺品(指出于有名艺人的手制作品,不仅讲究造型的完整,而且特别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传统文人壶,绝大多数属于后二者。而紫砂壶艺发展到现在,紫砂艺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地位上升,生活富裕。对不少紫砂艺人来说,从事紫砂已不完全是或不是为了解决生计,而越来越多地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欲望,精品迭出……终于,一批作为艺术家的紫砂创作精英诞生。这个过程,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有关,更是数代紫砂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  2  3  4  5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