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画卷,凝固的诗篇——论吕俊杰和他的新文人壶

时间:2010-03-10 20:59:37 | 来源:艺术中国

 

文/ 陈明明

变幻飘渺的海市蜃楼,翩翩悠悠的紫云江流,鬼斧神工的奇葩灵石,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情……走进当代紫砂艺术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的紫砂世界,我们有如翻开浪漫奔放的李太白诗篇,又象面对瑰丽奇逸的张大千画卷,会心会意,美不胜收。他以紫砂作丹青,气韵灌注在手与泥的运动之中,抟砂如画,写意传韵,紫砂土在其手里神奇地化作为有生命的作品。

作为当代紫砂新文人壶运动的代表人物,吕俊杰立足于中国诗性文化之根基,以传统尚意的美学思想为内核,以西方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美学思想为补充,创造出带有浓郁诗性和韵律味的紫砂作品,反映当代人的审美理想与情趣,特别是他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的意境美引入紫砂壶艺领域,使壶化作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创造出“壶止而意不尽”的艺术境界。

 

文人壶的回溯

谈新文人壶之前,我们不妨先对文人壶的历史作一番溯源。

托物言志寄情,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玩艺儿,庄周屈原已开端倪,他们笔下的大鹏腐鼠、香草美人即可见一斑。绘画本是状物写真传神,后来逐渐有人在画面上写几个字题几句诗,所谓“诗字妆点”,籍以丰富画面内容,提高画面境界,而发展到宋元时期,这种风气益发炽烈,出现了所谓的“诗画结合的变体奇迹”——虽然表现形式仍是“诗字妆点”,但这些画家的笔墨,已非志在物象,而是“写胸中的逸气”,即与他们所画的画,所写的字,所题的字,自标新义,自铸伟辞,反映的主要是作者的诗情志气,是其灵魂、人格、学养升华。如此遂衍化成书画界的新品种——文人画,风行一时,影响后世。

与文人画一样,文人壶也是紫砂陶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标志一般认为是曼生壶的出现。

曼生壶的诞生,有其历史必然性。紫砂壶艺自明代供春以来,至清代乾隆年间,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紫砂壶艺创作中陆续出现了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等一批有影响的艺人,他们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在主观上积极探索紫砂壶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以光素器、仿真器、筋纹器为代表的壶艺“一叶三脉”的形制体系已经形成。在这样的基础上,紫砂壶艺如何推陈出新,成为当时艺人们和紫砂陶艺爱好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当时绝大多数的紫砂艺人素养并不高,他们长期被笼罩在时大彬、李茂林、徐友泉、陈鸣远等大家的光影之下,绝大多数艺人仅仅是战战兢兢地描摹前人所作,师授徒承,亦步亦趋,缺少创新意识,许多人从事紫砂壶艺制作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壶形、创作技艺等方面的发展甚少乃至停顿。少数艺人虽有心突破,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难成大气。如当时乾隆年间社会长期处于升平状态,在整个社会的审美观的影响下,陶瓷艺术的繁缛之风有所抬头。这一时期紫砂壶的造型装饰上出现了炉均釉等华丽装饰,与紫砂陶的质朴无华的本质显得不类。

紫砂壶艺的创新之路在哪里?陈曼生应时而生,曼生壶顺世而出。

曼生壶,是以清人陈曼生为首的文人群体,与紫砂艺人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文人壶”。其一般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兄妹成型,再由陈曼生以及其诸友题字刻铭的壶,后世称为曼生壶。曼生壶造型将自然现象――如“却月”、“饮虹”、“横云”等,植物形态――瓜形、葫芦等,实用器物――钿盒、覆斗、井栏、合斗等,以及古代器物――石铫、天鸡、镜瓦等形态变化入壶,在壶的款式上创新,务求简洁明快,特别是把紫砂壶艺与书法、印刻、铭文等艺术结合起来,而且壶铭文切茶、切水、切壶、切壶形,书画精雅,与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充满了文人雅趣。

 

1  2  3  4  5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