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展将于10月10日晚8点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阵容强大,他们是(以姓氏拼音为序):崔岫闻、丁乙、方力钧、冯梦波、谷文达、黄永砯、李山、刘小东、吕胜中、罗中立、缪晓春、邱志杰、尚扬、隋建国、汪建伟、王广义、王怀庆、王庆松、王易罡、徐冰、向京、严培明、杨福东、叶永青、展望、张大力、周铁海。 学术委员是(以姓氏拼音为序):冯博一、高千惠、彭德、皮道坚、殷双喜、杨小彦、赵力、朱青生、郑胜天。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由俞可担任 ,展览艺术顾问是 Melissa Chiu、王璜生馆长。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资本的介入、强烈的民族意识、残存的意识形态、城市发展的喜悦与创伤,都从不同层面改变着艺术创作的固有观念。尽管,这一切并未促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根本性转变,但中国当代艺术还是或多或少地在一种新的社会背景中迸发出躁动与生机,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模糊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等级关系,并从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改变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影响着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判断或选择。
2009年对于中国,对于整个世界,在艺术领域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艺术的功能、艺术的价值乃至人们对于艺术的解读、对于艺术的体验都相应地发生着转向。
一方面,中国艺术生态由于中产阶级的介入,不得不使艺术家开始一种新的自觉,与此同时,科技和资本的兴风作浪更进一步促进了艺术之间的交互、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互联。就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看,无论之前经历的冷战时期的思想冲击,或是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全面依赖,还是之后出现的现实主义以及由极端现实主义展开的或赞同或批判的文化语境,已经不再是当代中国这批成熟艺术家创作的主要文化标识,而全球化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强调已经从更大的层面为艺术的外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空间,并以此来冲破过去的文化禁锢。
另一方面,中国当下的文化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使得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里既包括了知识的,也包括了技能和物质的全部的生活方式。中国当代艺术再也不以说教的姿态,或者以自以为是的身份出场,而是以一种亲近的姿态来实现过去与现在、人与技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有效对接,即开放性的阐释方式和表达载体,来减少阅读当代艺术时所可能产生的歧义。由此,隐喻象征、媒介转换、哲学意味的视觉语汇再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巫术,它越来越开始强化我们自身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以至于更多关心艺术的公众能从过去极端方式的体验与阅读中,将艺术转化成为自己将要经历的旅程。这种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同行证明了一种文化最终形成的必由之路即接受与传播,正因如此,中国当代艺术也将获得更前卫的价值与意义。
“碰撞”展览试图从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个案入手,以呈现当前中国艺术现状的方式,直面这场从思想观念、表现方式、价值判断到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收藏的整体性格局变化。尽管展览中不免诸多遗憾,如个别重要艺术家的缺席,以及我们因自身局限而忽略了那些同样具有活力的艺术家,但我还是有理由相信在这个富有挑战的建筑里,呈现出的艺术现状正是中国艺术家在当前转型期中,所能进行的深度体验,所能产生的文化思考!
展望作品
周铁海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