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民营博物馆立法安徽率先试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3 18:29:02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安徽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外景

1996年,中国第一家“私博”——观复博物馆在京诞生。然而10多年来,民营博物馆由于自身的性质,无论从审批到藏品流通,一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近日,《安徽省非国有博物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修改意见稿进入了立法调研阶段,预计下月将正式颁布并施行。立法层面的地方政策启动会给民营博物馆带来什么?

7家“民博”备案,普遍经营惨淡

民营博物馆的正式称谓是非国有博物馆,然而,人们还是习惯用“民营”、“私立”这样的字眼来指称这些和国有博物馆迥异的群体。

安徽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研究员刘丽告诉记者,目前安徽省国有文化文物博物馆约有60多家,民营博物馆约有30多家,但在博物馆处登记在案的民营“正规军”只有7家。安徽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在古老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史料等。因此,这30多家民营博物馆以徽派古建筑等文物为主。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是安徽省首家获批民营博物馆,因为名气大,该馆目前运行情况较好。而相对于“源泉”,另一个“正规军”——屯溪万粹楼博物馆则正在遭遇与中国大多数民营博物馆一样的尴尬——负债经营、资金不足、参观者寥寥。

“万粹楼博物馆是因为支撑它的企业近年来效益不好,博物馆只有投入没有盈利,所以运行比较艰难。”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的创办人宣繁秋向记者分析民营博物馆运行的困境。

安徽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原处长张爱琴是起草《暂行办法》的最初负责人。她告诉记者,2003年审批“源泉”时,当时对民营博物馆的专项立法存在空白,只能依照文物保护等法律中的相关条款进行审批。法律的缺失促使安徽省酝酿为省内博物馆的审批管理立法。

记者了解到,由于博物馆多涉及文物,因此其审核大多按照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来实行。2006年1月1日《博物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虽然其性质为文化部颁布的部门规章,但博物馆领域总算有了自己的专项法律。对民营博物馆的“非国有”称谓也是在这部法律中才有了明确的身份界定。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徽省博物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民营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合法性问题还值得商榷。他也表示了对民营博物馆的担心,民营博物馆一般由背后的企业出资支撑,有的民营博物馆却在文化外壳的背后,勾结权力部门为企业牟取私利。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