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西方的主流标准在亚太地区已经逐渐失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23 14:25:47 | 文章来源: 墙报

 

刘炜作品

今年第一次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给全世界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在西方世界还没有醒过味儿的情况下,亚太地区不仅已经发展出几个艺术中心地区,而且现在,这些地区正在逐步的建立自己的品味和偏好标准,西方的那套“主流标准”已经渐渐被忽视。

逐步觉醒的亚洲当代艺术的背后,是丰厚的地区财富。据悉,凯捷咨询公司2012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现在的亚洲拥有比美国还要多的百万富翁。为了吸引这些人对艺术市场产生兴趣,自2007年开始,在迪拜、新德里、香港、新加坡、北京等地的高端艺术活动风生水起,这一情况到目前为止愈演愈烈。不过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以亚洲元素为主。不是英国人达明赫斯特或美国人杰夫 昆斯和理查德 普林斯,而是中国人刘炜,伊朗人法哈德MOSHIRI和印尼人努格罗,他们才是这些活动的明星。

这些国家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本土艺术家,他们更愿意注意那些自己了解的东西,藏家们愿意支付大笔的钱收购本土名家的作品。西方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参照标准,现在一个艺术家会很高兴在亚洲办展,而不再只紧盯着欧美艺术机构。这并不是说人们不再关注伦敦、纽约,他们依然很重要,只是香港、孟买、首尔这些地方已经开始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此外,这些新兴亚洲艺术中心开始不断地建造大量当代美术馆,虽然并不是每个亚洲国家都能建立相对成熟的艺术生态,但这些国家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野心是一样的。比如中国,根据British monthly, The Art Newspaper两份媒体数据显示,中国从1949年只有21座美术馆,今天已经发展到3400座,而且其中175座是视觉艺术美术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