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比格尔艺术体制与艺术史方法研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9 11:06:00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是:西班牙内战之时,纳粹德国对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进行的人类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在三个小时的轰炸中,格尔尼卡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毕加索义愤填膺创作了这件作品,描绘了经受德国纳粹轰炸后饱经蹂躏的格尔尼卡城。这幅作品介入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毕加索本人对德国纳粹的痛恨,可以说这是反法西斯主义的一件经典艺术作品。然而如果我们排除这样一个背景去看这件作品。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夸张、象征性的符号,作品中人物中怪异、痛苦的表情似乎在暗示着某些悲惨的场景,但是我们不会首先将其与反法西斯主义相联系在一起。其次,毕加索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创作手法,再其描绘这样一个悲惨场景的时候,局部和整体,平面和立体的关系也都是毕加索所要考虑的。毕加索打散三维立体,并将各个面用一种平铺式的手法呈现在画布上,这是立体主义的一大贡献,而这也是《格尔尼卡》在创作之时所要考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仍然是现代主义的作品范畴,局部要服从整体的有机构造,作品中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自律艺术体制所削弱,因为首先这是一件精英式的作品,没有立体主义的理论背景我们将很难去解读它。其次它还是一件形式主义的、并有一定审美因素的作品,即使这件作品想要呈现某种丑陋的、法西斯的战争罪恶,可是在创作之时,毕加索不得不考虑构图的和谐,色彩的搭配,面与面转折的契合。而这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政治介入性的能力。

现在我们来看汉森哈克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得奖作品《德国》,同样是一件政治性介入很强的作品,然而却用了另一种装置的手法。他利用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国家馆的场地,在入口处布置东西德合并后的新马克和当年希特勒参观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照片,馆内展览的空间的地砖被打碎并翻掘出来。墙上写着“德国”。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破坏性场面,当观众身临其中,破碎的场景犹如二战后的德国。依然让我们回到作品本身,汉斯哈克的德国馆具有一种直接的破坏性,这种政治性的介入直接体现在装置本身的现场中,这是一种剧场化的效果,观众和作品本身产生交流,作品要表达的政治含义直接作用于现实本身。《德国》是一件非有机的作品,其并不服从有机的创作原则同时它也是反美学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政治事件。它使作品从部分对整体的从属中解放出来,其政治介入性就是这件作品要表达的全部。从这也意义上,这是一件新的政治艺术。

通过两者的比较,我的目的不是去评论《格尔尼卡》和《德国》这两件作品的孰优孰劣,而是在于呈现两种不同意义上的介入可能。从介入的方式上来看,《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作品,它的实践性必然受到有机艺术整体的制约。而在这个层面上,汉斯哈克的《德国》则是一件先锋艺术,从介入的完成度来看具有大的多的效用。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并没有给出这样一种具体的区分,然而关于先锋艺术的介入性,比格尔又似乎为我们暗示了这样一条冲破体制的道路。我相信对比格尔理论的这种发散是有益的,如何冲破艺术体制的整体性而直接作用于现实,先锋派给出了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的具体化,仍需要比格尔之后的先锋理论继续探索。

2012年9月

引:

1.《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67

2.《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67

3.《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69

4.《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74

5.《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75

6.《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76

7.《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79

8.《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80

9.《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80

10.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导言》P41页

11.《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84

12.《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83

13.《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84

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5.《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87

16.《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5

17.《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9

18.《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15

19.《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3

20.《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3

21.《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10

22 《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88

23.《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24.《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93

25.《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91

26.《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93

27.《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93

28.《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111

29.《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114

30.《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注》 复旦大学出版社 蒋孔阳 P178

31.《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注》 复旦大学出版社 蒋孔阳 P196

32.《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注》 复旦大学出版社 蒋孔阳P198

33.《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118

34 .《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120

35.《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120

36.《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123

37.《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126

38.《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P187

39.《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 P131

40.《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170

41.《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170

42.《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高建平译 商务印书馆171

参考文献:

1.《先锋派理论》彼得.比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霍克海默集》 曹卫东选编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年版

3.《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版

4.《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王岳川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5.《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注》复旦大学出版社 蒋孔阳

6.《现代艺术与前卫》 王南溟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7.《美学理论》阿多诺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版

8.《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马泰.卡林内斯库著 2002年版

9.《艺术的终结之后》阿瑟.c.丹托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10.《当代西方文潮》 王忠勇著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1.《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主编高教出版社 2006年版

12.《后现代艺术系谱》 岛子著重庆出版社 2007年版

13.《审美现代性批判》 周宪著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上一页   4   5   6   7   8   9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