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较为悦目的垃圾拼贴。
床
文/颜长江
先锋生产队
其实在1982年,有两位西方先锋艺术大师就与中国有了交集,但中国艺术界却将他们错过。
这两位都是美国的大宗师,现今拍卖纪录排前十的人物。一位是大家熟知的安迪沃霍尔。前两年北京798一家画廊做了他当年在中国的旅行留影展,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穿着中山装的安迪呆滞地竟然站在天安门毛主席像前。这里没有人认识他。他很失落。
虽然他画过毛泽东,但这次旅行对他和中国都没什么帮助。
另一位,是同样的波普艺术大家(也可以算作其他任何当代艺术流派)罗伯特·劳申伯格(又译劳森伯格)。经过两年的不断申请,他率领团队来到安徽泾县,要拿宣纸做作品。宣纸当时还是国家机密,咱们是让老工人带着纸浆和工具住进县里招待所。
当年,中国人还很拘谨,但觉得这劳申伯格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还穿着劳动布裤子(其实就是牛仔裤),于是合作得不错。劳申伯格让工人做了两种宣纸,一种厚如木板,一种薄如蝉翼。两相叠加,中间放上他搜集的中国的一些画片啥的,制造出五十张作品。回国后,一张几万美元,问中国人要多少,咱们想了想,要了每平方几十块的纸的价钱。
这次,刚苏醒的中国文艺界还是没反应。劳申伯格要启蒙一代中国艺术,还要等三年。
他1925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阿瑟港,人生经历波澜倒不大。但在1950年代,他将绘画作了革命性的改变。简单说,他的艺术概念是,生活就是艺术,于是生活中的现成品,可以直接别进画布。
他将杜尚开创的“现在品”(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上了墙,形成了绘画雕塑,或者他说的“混合艺术”,“综合绘画”(又译结合绘画、集成绘画)。他最出名的搞法,是成日在纽约找垃圾,发掘有用的东西拼到画里,再让颜料在上面自然流淌。这些垃圾都充满隐喻,于是他的作品看上去像是穷人的巫术。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沃霍尔是更加平面化一些的宣传画,画的是最通俗的日用品或明星人物,更简单、直接,并有强烈的复制意识与商业气息。
所以,虽然都被视为波普开山大师,但沃霍尔认可这称号,劳申伯格却不情愿。两人都要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但我粗暴地总结一下,前者是“什么都是艺术”,艺术和生活不必神圣;后者是“什么都可成为艺术”,生活就跟艺术一样神圣。这是两条思路。所以,劳申伯格还有严肃作品的情结,其作品也不是那么容易懂的。
举两三个有名的例子。一个是他买下一位画家德库宁的作品,然后涂掉人家的画,于是变成自己的作品,《已擦除的德库宁的作品》;
1955年,他将一床棉胎和一个枕头放入画框滴上颜料,命名为《床》,轰动一时;
他借用古典油画大师们的一个常用画题,创作了装置名作《土耳其浴女》,用垃圾用品拼成,那台灯似的东西,就是浴女了,“她”独脚站在一只枕头上,于是会摇晃,象征着令人不安的关系,中间的身体是盒子,盒子上都是当时的一些符号,大约指一种当代的宫廷,而脑袋是一只鸡,这鸡跟中国的隐喻差不多,就是情妇的意思。
有点明白了吧?
大致如此。当然,如同其他大师一样,他涉猎方式甚广,还有电影、摄影、舞蹈甚至作曲。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做艺术。
现在,我们看中国当代艺术,会惊奇于那千奇百怪。其实那些玩法,并非创新,大约不出杜尚、沃霍尔、劳申伯格,还有我们会介绍的博依斯。这都得追溯到1985年。1985年11月18日,劳申伯格艺术展空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不少艺术家明白了:艺术可以这样搞。
垃圾都可拼成艺术,这才叫……思想解放……
从此波普、达达之类风起云涌。这就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85美术新潮”。
问题是,现在的中国艺术家还在这样搞。我们对艺术形式的贡献,实在有限。中国艺术的走红,实在有艺术之外的因素,那就是搭上意识形态崩溃的班车,而劳申伯格给这辆末班车狠狠地肯定了一把并加了回汽油。
2008年,对中国深有感情的劳申伯格,正精心准备来中国办个展。不料天意妒人,他死了。这一天,大家都记得,512,汶川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