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佩姬·古根海姆的世纪收藏之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19 11:05:5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佩姬·古根海姆

佩姬的一生过于传奇,她的独特性格与对艺术的热情曾令世人难以为她定义。然而,她留给后人的收藏却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重要艺术流派及代表艺术家,她更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最早的推动者。如今,人们不仅喜于回顾佩姬不羁的一生,更将她视作20世纪最富远见的收藏家之一。

佩姬与叔叔索罗门的恩怨世人皆知,其缘由却猜测纷纷。有人认为是佩姬天性反叛放荡,为家族蒙羞,亦有解说认为佩姬与索罗门的艺术顾问——希拉·瑞贝(Hilla Rebay)——的艺术兴趣相左,导致双方格格不入。其实这些都只是部分原因。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佩姬的个性、生活方式、对待艺术的由浅入深,均与在纽约进行艺术收藏的索罗门及瑞贝的方向相去甚远。

1937年,索罗门在纽约设立古根海姆基金会,由此开始了纽约古根海姆收藏历史。索罗门的早期收藏受其妻子伊瑞纳·罗斯柴尔德(Irene Rothschild)的影响,偏向于保守的传统作品,主要用于装饰自己的宅邸。1927年,索罗门在定制肖像时遇到了德国贵族女子艺术家希拉·瑞贝,由此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艺术观念与收藏之旅。

希拉·瑞贝·冯·厄尔维森(Hilla Rebay von Ehrenwiesen)出生于斯特拉斯堡(当时属德国境内)的贵族家庭,早年热衷艺术,对神智论及宗教精神性的研究情有独钟,并对当时欧洲新兴的非具象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瑞贝与索罗门结识后,对后者的艺术观念产生很大影响。在瑞贝的带领下,索罗门开始了当时无人问津的非具象艺术收藏,瑞贝担任其艺术顾问,并成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的首任馆长。

瑞贝的一生也富有传奇性,她曾在科隆、巴黎、慕尼黑及柏林学习艺术,并成为一名颇具功底的肖像画家。然而,早期的铺垫并没有促使瑞贝走上具象艺术之路,相反,她对纯粹的色彩、线条与空间更加向往,并且在非具象之路上越走越远。瑞贝深信,脱离经验世界的非具象艺术有着某种启迪力量,可以为人类带来新的世界观,这一信仰贯穿瑞贝生命的始终。

瑞贝的先锋艺术探索之路始于1910年至1920年间,她受到艺术家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及让·阿尔普的影响,对当时欧洲的实验绘画十分关注。阿尔普送给瑞贝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及德国表现主义代表性文集《蓝骑士》,并把达达运动介绍给瑞贝。从此,瑞贝开始活跃于欧洲的先锋艺术活动之中,并参加过几次群展。通过阿尔普,瑞贝还了解了纸张拼贴的手法(collage),走出了线条与形式的束缚。此外,瑞贝与艺术家鲁道夫·鲍尔(Rudolf Bauer)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曾在一段时间内为生活中的伴侣),鲍尔是瑞贝十分欣赏的艺术家之一。

1927年,瑞贝移居美国,她在为索罗门·古根海姆绘画肖像时,向后者介绍了刚刚兴起的非具象艺术。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瑞贝与索罗门从此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说,瑞贝与索罗门的友谊及未来的合作改写了美国现代艺术的历史。1929年,索罗门在瑞贝的建议下开始收藏非具象艺术,当时藏品已达150余件,其中包括鲁道夫·鲍尔及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作品。但索罗门的收藏并没有局限于瑞贝的口味,我们也可以在当时的收藏名单中见到诸如夏加尔、莱热、毕加索、莫迪利亚尼及卢梭等艺术家的名字。

瑞贝在倡导非具象艺术的同时,始终怀有一个梦想,即建立一座为“明天的艺术”服务的博物馆。在她看来,非具象艺术正代表了“明天的艺术”。时值1937年,索罗门的艺术收藏已达600余件,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也在该年成立,于是瑞贝开始考虑实现她的梦想。1939年,瑞贝在纽约曼哈顿东54街24号一座废弃的汽车展示厅中设立非具象绘画美术馆,担任首任馆长,这里便成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前身。从1943年起,瑞贝以“神殿般的博物馆”为理念,试图为非具象艺术寻找一处永久的归宿,并开始了与建筑师弗兰克·罗伊德·莱特(Frank Lioyd Wright)的合作。1949年,索罗门去世,从此则由基金会出面管理古根海姆的收藏。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