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倾向
中国当下的文化倾向五花八门,大的势力可划分为传统文化、官方文化、西方文化。官方文化同历代帝王的骑墙作法相似,即执两用中。由于传媒的发达和国际交往便捷,西方文化模式在中国城市占据着显著地位,传统文化则与之形成隔膜或势不两立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杂烩,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近代以来从先秦法家和西方暴力革命衍生出来的激进思潮,特征是认可权威和专制,崇拜铁腕领袖,维护文革立场,倡导民族主义,反对西方文化,即便同全世界为敌也在所不惜,奉行者被称为左派和极左派。西方文化的信奉者被称为自由主义者,当代艺术常常被划入其中。其实中国当代艺术圈很难捏成一团,今后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左派同自由派在网上的意见非常对立,无法和谐相处。官方文化本身的成份同样复杂,在两派的挤压下,不是唯我独尊、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摇摆在两者之间。掌管宣传、文化和新闻出版的党政系统对当代艺术的态度,从来就没有一贯的政策,始终是走着瞧的实用主义态度,说变就变。当代艺术家为了生存,常常会收敛批判的锋芒。
政治格局
中国政治按行政区划分,有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大陆板块,有深圳等五大资本主义经济特区,有香港和澳门的欧式政治特区,有不必与时俱进的宗教自治区。各个板块利益的分配,总是以大陆板块被抑制被掠夺为代价,而大陆板块又以京沪及中心城市优先为定式。这种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格局,很容易引发严重后果,也是左派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源于社会批判的当代艺术,却是现存政治格局的受益者。中国政治没有受到必要的质疑,以往在于民众和精英缺乏发表政见的渠道,造成天下兴亡、匹夫无责的状况。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大陆的政治民主被视为纵向民主。中央政府通过宣传机器发布政令,民众通过网络意见直接影响高层。当代艺术家在这种纵向民主机制中还没有完全觉醒。在下层到上层人士的眼中,当代艺术家只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搅局者,当代艺术区只是个人至上、饮鸩止渴的名利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善,当代艺术将会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替罪羊。
国民信仰
中国是没有共同信仰的混杂社会,不像欧美,无论社会震荡如何剧烈,都能在基督教一统众生的熏陶中平息。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侧重人际关系,强调礼仪和规矩,缺乏内在的终极信仰。信仰的缺失使得中国平息社会震荡的手段一向只有两个:对外发动战争,对内策划运动。重庆唱红歌,作为文革运动的回光返照,就是冲着资本主义危机来的。这种口头表达最终只能是一场政治娱乐秀,它叩动的是民众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没有涉及信仰。在中国,宗教从来都是政治的附庸。历代帝王都曾敕封佛道首领,让他们担任朝廷的虚职官员,职位在二品和三品之间。这种职称作为紧箍咒,让宗教不得独立于朝廷之外。美国兰德公司曾用尖刻的措词描述中国人的心灵,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中国人只关心他们的家属,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政治只有欺骗和背叛;中国人没有罪恶感,最残忍的争斗都是来自内部;中国文化建立在声色犬马之中。该公司据此预测10年后的中国将成为最贫穷的国家。兰德公司的预言并没超出中国人的自我批评,奇怪,所有的批评都无济于事。每个中国人都在批评社会的罪恶,每个人又在参与作恶。从本性讲,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不信仰;如果说信仰,当代艺术家都以自我为上帝。在宗教信徒看来,艺术家比怕死的贪官更自私,更不可救药。当代艺术家如果归依宗教,就不能不告别当代艺术,否则两不着调。
中国传统
当代艺术在中国出现以来,中国传统因素一直在努力参与。以往采用传统的技法、风格或图符介入,流于表面,深层的作法应当是打捞具有普世价值的传统观念。美式现代化对中国产生的正负作用,明眼人一目了然。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由于没有减速器,当代中国成了问题最多的国家,封建专制问题、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遗留问题、资本经济造成的世态和生态问题,正在高速发酵,很难收拾,比马克思策动全球革命的时代严重无数倍。比如马克思曾愤怒揭示资本家为了赚钱,把一张牛皮剥成两张;而今的牛皮,一张竟然剥成了三十几张。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传统中某些生存观念仍然有效。比如墨子的“节用”有助于抵制中国人攀比奢侈的恶习,“兼爱”和“非攻”有助于消弥战争,“明鬼”有助于抑制无恶不作的欲望。老庄清心寡欲的思想,有助于克服人世的焦虑。上述思想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良性阻力。同理,当代艺术本身也应包含反当代的观念,即自我抑制的观念,否则直线而快速发展很难避免翻车。反当代不是指回归传统,而是指反思当代主潮的超前思想。除了极少数蔑视国家概念和本土意识的激进人士,批评家大都认可当代艺术的本土化。未来二三十年,从本土文化长出的当代艺术,会大面积出现,同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如同国学和孔子学院的遭遇一样。如果标榜本土的当代艺术不具有普遍意义,就会降格为中国人或汉人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行为。
经济前景
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间大约需要二三十年。也就是2030-2040年之间。2040是个象征年份,呼应1840。中央集权的国家资本主义要达到这个目标,只会提前,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在赶超美国的目标下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另一些人认为,鉴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竞争国诸如美、欧、日、印等都想唱衰中国。比如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学家佩蒂斯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十二大预言,就是例证。佩蒂斯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他的预言,有八大问题针对中国。如果决策者意识到这种末日预言的功能更多的是提醒,中国经济反而有可能率先起死回生。经济高速膨胀导致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国富(min)穷的局面,正在迅速接近民众可容忍的临界点。均贫富的思想和揭露贫富差距现象将在当代艺术中有所表现。从艺术样式看,中国经济如果持续增长,当代艺术边缘地带的水墨画会受到特别的推举;以国、油、版、雕为载体的旧式前卫艺术及其代表人物,由于被官方认可并纳入官方艺术机构,会改用象征与寓意的手法对现世问题发表意见,或者转向抽象艺术和纯艺术创作。
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走的是美式现代主义的道路,以建筑最为显著。现代建筑制约创作,以上海为例,抽象画和卡通式油画在这座由现代主义方盒子建筑堆砌的城市中,特别协调。这类作品在上海的艺术市场,也一直呈上升的势头。上海和香港这类单调的方盒子城市和玻璃城市充当着中国城市的样板,二三线城市都在一窝蜂地依样模仿,进而影响当代艺术的走向。即使在鄂尔多斯沙漠突现的新城,美术馆的后现代作风同国外同类美术馆都像同胞兄弟。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城雕通常如同肿瘤一样成为城市中的多余景观,成了城市和艺术的双重杀手。当代艺术会自觉地干预或参与上述三类艺术。现代主义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的绿地越来越小,自然景观荡然无存。作为心理补偿,新式的自然主义艺术会慢慢兴起。新自然主义将会追求清水出芙蓉的境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重。新自然主义不同于纪实写生艺术,注重对象的逼真,不像照相机那样不动声色。它可以表达心理的自然,它带有情感,它的立足点不在于抨击而是改良或化解。
艺术市场
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一枝独秀,中国将会扮演国际艺术市场的火车头。由于攀比作风是中国人的习气,在不远的未来,中国艺术市场会将已经离谱的欧美艺术价位推向更离谱的境界,让画价继续攀升。这既能满足国人的虚荣心,也会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兴奋剂。艺术市场的核心在收藏,没有收藏就没有市场,收藏引领着创作。中国艺术市场沿着西方模式和趣味展开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境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藏家及其藏品,至今却没有一部书进行著录。由于中国没有基金会支持艺术评论,由于艺术评论的润笔方式受到非议,艺术批评和艺术史撰著受到广泛质疑。批评的声音式微,将给无序发展的艺术市场蒙上阴影。中国藏家收藏艺术作品,很像山西一些没有主见的煤老板在大都会购房,全权委托经纪人办理,或者由他们讲时髦的子女或小三们举牌。后者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崇拜艺坛名流,喜爱时髦而阳光的艺术,艺术家要么会因势利导,要么会投其所好。由于大多数富豪不懂艺术,他们会对精制的作风产生兴趣。精制而又高贵的艺术作品会被继续追捧。
美术教育
美术院校是把美术爱好者变成美术厌恶者的地方,是把人才变成庸才的地方。原因不外乎过时的教学思想和陈腐的师生关系。中国的师生关系是作坊式的师徒关系,学生永远处在被动地位,甚至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也被悬置了。一刀切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在大行其道。美术院校的用人制度,没有摆脱求全责备的人才观,结果总是让有人缘而无才气的人走运。这些弊端会不会在学生今后掌管了学校得到好转呢?很难。他们也会驾轻就熟地采用老一辈的作风对待下一代。美院教师的知识结构,普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决定了当代艺术不要指望美术教育会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