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主办的“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18—19日在天津美术学院召开。会议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现当代艺术史、艺术理论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当代艺术史书写的问题。与此次研讨会专题紧密相关的“回望六〇”艺术展也将于2011年11月18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会议分设四个专题展开讨论:一、方法论转型和当代艺术史书写;二、理论立场和当代艺术史书写;三、身份和当代艺术史书写;四、体制和当代艺术史书写。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和西方的当代艺术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当代艺术理论面对复杂的后现代艺术现象作出了深刻的调整和转向。西方艺术批评和理论对传统艺术理论进行反思,并建树起新的体系。中国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在西方的影响和冲击之下,以本土艺术实践为基础,也在努力探索自身艺术史和批评的书写。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其中艺术机制的建设和变化对当代艺术景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之外,市场机制也成为主导当代艺术走向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复杂的体制纠结中,艺术史家和理论家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立场和分析方法?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双年展机制纷纷出现,民营和政府美术馆不断涌现,规模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体制的学术作用应该如何发挥?或者从相反的角度看,应该如何反省和抵制各种机制对当代艺术学术性的抑制?这不但是中国本土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九十年代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在当代艺术情境中,文化的身份性和艺术的先锋性已经日趋复杂、隐蔽和吊诡,当代艺术理论和叙事如何透视这个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寻找当代艺术的新方向?
与会学者:唐纳德•普雷齐奥西(Donald Preziosi,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荣誉教授)、詹姆斯•梅尔(James Meyer,美国国家美术馆现当代艺术部高级策划)、保罗•葛思谛(Paul Gladston,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帕梅拉•李(Pamela Lee,斯坦福大学教授)、海因茨-诺贝尔特 约克斯(Heinz-Norbert Jocks,德国批评家、策展人)、杰夫•卡普兰(Geoff Kaplan,旧金山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教授)、高名潞(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教授)、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常宁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执行主编)、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彦(美国俄亥俄肯扬文理学院兼职教授)、邓平祥(批评家)、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朱其(批评家,策展人)、王小箭(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郭雅希(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金宁(《文艺研究》编辑)、邱正伦(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高鹏(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伦敦艺术大学博士)、鲁明军(四川大学教师)、邵亮(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安静(Lee Ambrozy, 中央美术学院讲师,纽约《艺术论坛 》杂志中文网站Artforum.com.cn 主编)、邹建林(北京大学博士生,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冰逸(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郝青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杨冰莹(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