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南方周末:“启蒙”:若有所思的艺术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22 14:47:59 | 文章来源: 南方周末


戈特利布·希克的作品《海因瑞克·丹内克肖像》。 (“启蒙的艺术”/图)

国博方面多次强调,“启蒙的艺术”展览筹备时间之长前所未见——从2004年5月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总馆长马丁·罗特开始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接触到今年4月1日展览开幕,整整7年。然而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罗特本人则把故事的发生追溯到9年前。

2002年4月中旬,罗特就任馆长刚刚几个星期,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参观德累斯顿博物馆。“访问团一行三百多人,人人轻松活泼,只有江主席表情严肃,一个半小时之内一言不发。当时我心想,作为东道主我应该说点什么,我说错了也不会失去什么。于是我说,阁下,这段时间是否非常美妙?中德两国博物馆是否可以就此开始合作?万万没想到,翻译还没说话江泽民就笑着用德语回答‘好主意’,这时我才知道他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

从此罗特每年至少来中国五六次,“他不知道我的踪迹时,就会想我一定是去了中国。”罗特指着身边的助手说。

国博开幕为什么选择德国?

罗特上任后发现,尽管东、西德统一十多年了,原属东德的德累斯顿博物馆依然落后——前任女馆长把自己的电子邮箱打印下来发给员工,一位司机拿着纸条开车出门,最后报告说找不到这个邮箱的地址。这种状况反倒让罗特更加兴奋,因为“每天都可以改变一些东西”。

近十几年来中国改变了世界,那么,中国的参与也应该能改变德累斯顿博物馆,这就是罗特频繁前来中国的原因。

在“启蒙的艺术”之前,罗特已经张罗了几个与中国合作的展览项目。第一个项目是2008年3月的“中国人本”,把中国摄影作品拿到德累斯顿;第二个项目是“灵动的风景”,把德国绘画带进中国美术馆;第三个项目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把清宫文物和德国萨克森选帝侯王宫文物组合起来,作为2008德累斯顿“中国年”的压轴展览。2010年,罗特把德累斯顿博物馆附属绿穹珍宝馆的25件奇珍异宝带进上海世博会,与故宫文物交相辉映,这种展出形式背后的规格暗喻使他“倍感自豪”。

然而与“启蒙的艺术”相比,上述几项合作就相形见绌了。“启蒙的艺术”展品579件,展期长达一年,是中德之间最大的合作展览项目,也是德国三大馆迄今为止最大的合作项目。如果把罗特之前促成的项目视为“启蒙的艺术”的预热,似乎也并不为过。

谈及“启蒙的艺术”的规格,罗特和其他两位德国馆长——柏林国家博物馆总馆长米查尔·艾森豪威尔、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总馆长克劳斯·施恩克——口径一致,如同拷贝:无论从哪方面讲,“启蒙的艺术”都堪称世界顶级文化交流合作项目。

从主办方实力来讲,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不待言,是中国老大;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560年,藏品三百多万件,在德国资格最老;柏林国家博物馆藏品五百多万件,在德国最大;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藏画三万多件,是德国最著名的美术博物馆。

从赞助方来讲,德国麦卡托基金会是欧洲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私人基金会,他们为“启蒙的艺术”附设论坛“启蒙之对话”拿出了一百五十多万欧元;展品承运者是汉莎航空,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宝马和大众的标志同时出现在一张邀请函上,这大概是史无前例的。”罗特对记者说。

顶级的文化合作,顶级的经济支持,无不来源于顶级的政府助力——2007年5月,中德主办方在人民大会堂签署“馆际合作协议”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德国总统克勒出席了签字仪式。2009年1月,中德主办单位于柏林联邦总理府签署了“展览合作协议”,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了签字仪式。2010年7月,默克尔访华之际两国约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德国总统伍尔夫将担任“启蒙的艺术”展览的监护人。

在“启蒙的艺术”展览开幕新闻发布会上,中方策展人陈煜回答“国博开幕展为什么选择德国”时仅用了8个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外记者会心一笑,答案其实可以更简洁,“一言难尽”就很恰当。


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总馆长马丁·罗特是此次“启蒙的艺术”展览的关键人物。 (罗曦/图)

“启蒙的艺术”顺延至当代

德国的这个展览定名为“启蒙的艺术”,艺术史上有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现代流,确实没有“启蒙派”,更没有“启蒙的艺术”的概念。但无论哪个派,都不如“启蒙”符合三点共识。中国中小学生对“启蒙”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但多数人都将其视为文学运动,很少有人知道欧洲启蒙思想在艺术上的反映。

艾森豪威尔说,当初两国主办方讨论主题时有三点共识:必须是典型的欧洲主题;不能从其他博物馆租借展品;必须能引起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鸣。“‘启蒙的艺术’的展品是按照启蒙思想主题挑选出来的,不能单纯地视为艺术展览或历史展览。”艾森豪威尔说。

罗特的解释更直接——我们不想把东西拿过来放一放,展完走人,而是期望本次展览能引发更加深入的交流与碰撞。最初中德双方曾讨论以中德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为主题布展,你向我学习了什么,我向你学习了什么,诸如此类,后来觉得过于俗套,缺乏思考余地。“忽然有一天我们想到,中国和欧洲历史上都曾发生过启蒙运动,这个主题肯定能引发讨论。”罗特说。至于是谁想出这个主意,罗特的回答是,大家一起慢慢磨合出来的。

如今在展厅过道中还能看出当初主题讨论的痕迹——策展人分别摘引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和中国明代文人冯应京的一段话,将其写在墙壁上,意思都是对方的文明值得尊重,值得学习。

展品挑选过程中,中方曾提出把印象派创始人、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运来参展,德方认为他和启蒙运动没什么关系,此事作罢。中方坚持要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德方开始不赞成,中方亮出了自己的理由——启蒙运动使艺术家得以独立生存,自由的艺术精神才一直延续至今。这个理由说服了德方,于是,约瑟夫·博伊斯、安迪·沃霍尔等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出现在了新国博的展厅之中。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