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答行为艺术五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08 19:19:19 | 文章来源: 杨卫的博客

杨卫/文

1,艺术与道德是何种关系?

在过去,艺术与道德是一种依附关系。所谓“文以载道”,即是说艺术必须要以道德为价值内核,否则就不是艺术,只是技术而已。《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道德是人性的尖端,艺术是对道德的彰显,金石丝竹也就是所有的材料,只不过是艺术的工具,古人谓之“器”。这就是“道”和“器”的关系,道是本质,器是方法。西方也是一样,在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里面,同样也是以道德为楷模,宣扬哲学家来统治城邦,艺术家只不过是附属,是城邦的歌咏者而已。可以说,古时候的艺术,无论是东西方,都曾被道德所绑架,基本上没有什么自主性。正因为如此,自“文艺复兴”以来,对艺术的独立诉求便作为艺术的核心价值,贯穿在了现当代艺术史的进程。应该说,通过现代艺术的艺术自治,艺术已经基本上从各种附属关系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律的形态。不过,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悖论关系,艺术的自律也是一样,走到后来却是越走越狭窄,结果走向了死胡同。所以,杜尚之后,博尹斯等人又开始强调艺术与道德,乃至与政治的联系,此又被美其名曰“后现代艺术”。总之,艺术史是一部自我解放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跨界,向其它人文领域不断渗透、吸取营养的历史。这也使得今天的当代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不再是谁附庸谁的关系,或干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2,当代中国行为艺术的精神力量正在日渐衰微吗?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中国的行为艺术曾经表现过什么样的精神力量?从“89现代艺术展”到“东村”,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以自由抒发为前提的,它反抗的是自我归逊:一方面表达了对强权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对艺术个性的彰显,根本上还是为了赢得艺术的独立。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主义思想。如何跨入后现代?需要一种解构性思维,重要的不是继承过去的力量,而是在当下如何发挥力量。我觉得这个时候语言很重要,也就是说方法论上的“器”很重要,因为技术会让人规避风险,而又同时能达到文化批判的效果。事实上,艺术不是政治,政治只为现世,而艺术却是为了昭示千古。

3,行为艺术有社会责任吗?与其本质价值有没有冲突?

社会责任感当然不只是行为艺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应该有。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或者说中国的开放,本身就是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促成的结果。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繁荣与开放以后,艺术何为?我觉得行为艺术之所以再次火爆起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数的架上绘画已经被市场所收购,不再具有文化的先锋性,行为艺术反对的与其说是社会制度,倒不如说是艺术体制,是日益被主流化的艺术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行为艺术还是保留了它的基本立场,即保持了“真诗在民间”的传统。但这仍然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从这种传统中挖掘出感动人、感动人类的元素。换句话说,如何通过“器”,即语言的到位,发扬出 “道”,即价值的深刻,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4,身体在行为艺术中是何种象征意味?

既然是行为艺术,身体当然是第一语言。至于将其转换为图片或影像资料,那是“二手现实”,只对研究者或买家有用,与艺术家无关。行为艺术只有通过身体的行动来演绎,或者说只有通过行为与相关语境的互动才能产生意义,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或者说只是一种类似“嘉年华”的逢场作秀而已。

5,谈谈中西方行为艺术的异同。

艺术家是一样的,只是语境不同而已。西方的艺术制度是允许有人翻墙而过,不仅如此,甚至他们还会成立基金会,拟定一些艺术赞助制度,来支持这样的“翻墙”运动:一方面表示他们的社会宽容;另一方面也鼓励了人的创造力。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要“统一标准”,要“核心价值”,结果反倒弄巧成拙,不仅把价值判断拱手让给了西方,也使得许多人借行为艺术进行文化投机成为了可能。

2011.4.1于通州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