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程美信:苏紫紫VS肖鹰教授——艺术不再限于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12 13:49:05 | 文章来源: 程美信的博客

文\程美信

最近,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对人民大学女生苏紫紫的“裸模”事件发表了系列批评,由于他的身份是美学家和大学教授,无形中造成了一种评判的话语权。事实上,肖教授对苏紫紫事件的看法是用极为保守的狭隘立场,道德评判多于学理依据。他非常自信地说“作为一个美学专家,我的职责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艺术,但是今天我却要努力说明什么不是艺术”。这里,首先必须尊重肖教授的批评表达权,其次才是他的话有没有权威性。从肖教授一些言论来看,他的理论知识已无法告诉人们“什么不是艺术”,他持有“艺术必须见出美”的艺术狭隘论,从理论上否定了现当代艺术的全部意义,因为早在现代派艺术那里,艺术不仅反叛了美,并从审美中抽离出来,特别是后现代艺术已成为人类丰富的精神活动,其主体不再限于美。当然,美是古典艺术的中心主体,也是艺术的原始形态,历史的发展使艺术体系产生了巨大变化,从材料手段到内容表达也越来越具开放性而又无所不包。

中国大部分美学家是些不思进取的保守文人,他们始终照本宣科地坚持“艺术即美”或“美即艺术”的教条理论,完全无视现当艺术早就不限于审美活动的普遍事实。肖教授对苏紫紫“裸模表演”的贬斥,显然迎合了中国人对“脱”或“女裸”的道德忌讳,而不全是基于古典美学观。如肖教授所说:“如果‘脱’就是艺术,动物就是天生的艺术家。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动物艺术家’总是以‘人的权力’大行其道”。这里,肖教授认为的“动物艺术家”是实指“行为艺术家”,他对行为艺术的偏见在中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正是这种保守的艺术观念,导致中国行为艺术必须努力争取表达的自由和材料的合法性,最终上升到为艺术家之“人的权力”。其实,他用动物的自然裸体来证明“脱”不是艺术,如同证明画不是艺术而是颜料一样荒谬,毫无学理逻辑可言。

在中国,从美学专家到普通民众对艺术的认知,普遍停留在“艺术即美”或“美即艺术”的狭隘层面,自然对“裸体”和“模特”充满亢奋性的扭曲态度,苏紫紫的“裸模表演”之所以引来人们过度关注以及疯狂的道德口水,它说明了中国人还不具备健康心态去对待“裸体”或“裸模”,更别说去接受行为艺术这种新生的艺术语言材料。因此,肖教授对苏紫紫大加贬斥是不偶然的,正如他在《新京报》上撰文写道:

“近来,一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的二年级女生,因为生活困难而到校外做‘商业私拍’的‘裸体模特’。……, 大学生为生活贫困到校外合法打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是应当得到社会帮助和支持的。然而,这位女生的‘裸模表演’,真是艺术追求吗?我浏览过在网上能搜索到的该女生的‘裸模表演’的全部视频和照片,不仅那些直接为某种商业需要拍摄的‘祼模摄影’,即使那些被标榜为‘释放自我’的‘艺术人体照’,也难以让人看到‘艺术’或‘人体的美’。以人体摄影艺术来看,这位女生不仅在形体上缺少自然优势,而且也不具备做人体模特应有的形体和舞蹈训练,因此只能机械地展示青春女性的自然形体,而难以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人体美。”

要知道,一个社会只要闻见“裸模表演”便疯狂打压或异常惊讶,这本身就很不正常。作为美学家的肖教授,对苏紫紫“裸模表演”本应该给予支持,即便她是为商业需要所拍摄裸体,同样是满足了人们对青春美、人体美的崇尚心理。不论古人或今人、艺术或商业,崇尚青春美是无罪的。苏紫紫的裸模表演是符合肖教授“艺术必须见出美”的基本标准,尽管不是精湛技艺和高级艺术,至少反映了人性健康的审美需求。肖教授固执地认为:“我们无法将这位女生的‘裸模表演’视同艺术”,理由是苏紫紫没有天生丽质的“自然优势”,不具备做人体模特应有的形体和舞蹈训练,只是机械地展示青春女性形体。事实上,人体模特不一定需要完美身材和舞蹈训练,美的自然性、日常性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再说,人体模特不限于肌肉健美、身体造型。

接着,肖教授又说:“近日,在一个展演机构的策划下,该人大女生在北京某花卉市场的巨型热带鱼缸中表演了以《Lolita》为题的所谓‘体验生命痛苦’的‘行为艺术’。从视频上看,这位女生的所谓表演不过是在寒冷的水中笨拙艰难地扭动她的赤裸的身体,当她终于熬到“表演”结束、被外面的合伙人拽出鱼缸时,已经被冰冻得说不出话来了。在这样的商业场所,这样的‘祼体表演’,究竟是为了艺术,还是纯粹的商业之举呢?”这里,肖教授的话显得非常混乱,使人不清楚他在否定“行为艺术”还是批评苏紫紫的《Lolita》,因为行为艺术同样也有好坏之分,如果把行为艺术定性为“裸体表演”或“商业之举”,接着便进行全盘否定,似乎艺术只要沾了商业就不再是艺术了,这种道德化评判标准是狭隘不堪的。艺术从创作到材料都无法排斥商业性质,只要创作保持独立性,艺术就没有必要拒绝商业。

肖教授显得无比理论、无不好心、无不权威地说:“艺术的标准具有历史相对性,但艺术并非没有标准。20世纪的先锋-实验运动,反叛一切、随心所欲,留下太多的艺术垃圾。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我们推进人类艺术发展之路的首要任务是甄别什么不是艺术,而不是不负责任地称赞那些似是而非的行为,甚至把反艺术当艺术赞美。尤其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真的把艺术当做人类的精神财富,就不能把垃圾当做艺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艺术专业人士,尤其是学者教授们,应当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给予青年以正确的引导。”

众所周知,先锋实验艺术像其他艺术一样,不可能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全是精华作品。相反,伟大艺术的诞生必然伴随着无数失败的垃圾作品。此外,某个时期公认的优秀艺术也可能成为历史垃圾,正如当前中国的主旋律艺术,大部分属于歌功颂德和虚伪空洞的“垃圾艺术”,它们无疑将成为艺术史上的可耻垃圾。肖教授应该清楚,20世纪最优秀的伟大作品,全部来自实验运动的先锋艺术,尽管它们中有失败的垃圾作品。在当今时代,凡是强调艺术与美的绝对性关系,它肯定是极为过时的迂腐观点,如同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否定现代量子物理学一样不合时宜。

最后,希望中国的美学家以开放的心态、探索的精神去对待当代艺术现象,而不是留在“艺术即美”的理论教条中固步自封。凡是主张“艺术必须见出美”论调,它不是在告诉人们什么不是艺术,更不是对美的尊重,而是对艺术丰富张力和表达自由的直接屠杀。

引文:肖鹰新浪博客 《我们须懂得什么不是艺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