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在南半截胡同诞生
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
八道湾胡同鲁迅故居现状
砖塔胡同鲁迅故居
西三条胡同鲁迅纪念馆
一晃鲁迅来北京工作也近百年了,那天是1912年5月5日。
没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势,鲁迅住不进胡同。袁世凯当政,使得鲁迅不得不随本驻扎南京的民国政府教育部迁徙北京。他在蔡元培任部长的教育司做高级职员,月薪300块大洋。
寻找鲁迅当年落脚的绍兴会馆可费了不少周折。临近春节,寒气未减,大街上行人稀少,曾经——也就是二三十年前还店铺林立、人声嘈杂、热闹非凡的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带,如今只有一马平川的宽阔街道和两旁的几座新建大厦最惹眼。出租车司机指着空旷如大广场的菜市口十字路口说:
“咳,这就是菜市口。你说的南半截胡同我可不知在哪儿。你看看这哪儿还有胡同啊?”
——现而今,在胡同中寻找鲁迅是一种精神奢侈,想不到寻找胡同也成为物质奢侈。
“那就在大厦旁边停一下,我问问路人。”
两位热心的大嫂盛情地给我指了瞎道。幸亏有老人指点迷津,南半截胡同就在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鲁迅曾居住的绍兴会馆旧址位于胡同中7号院。
始建于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的绍兴会馆已变成大杂院,只剩下门口的标牌让人感到会馆曾经存在。寻不见昔日的“绿竹舫”、“嘉阴堂”、“怀旭斋”……鲁迅住过的“藤花别馆”也消失了踪影,而他后来移住的“补树书屋”三间,院里人告我仍在。
三拐五拐,来到最里面的一个小院,见古树一株、房舍三间。住户李亚华说:
“这就是鲁迅住过的‘补树书屋’,房屋的结构没有变。来这里寻访的人很多,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一位日本残疾人来过,也有法国广播电台的记者。鲁迅在这里写了三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时,周树人首次使用笔名‘鲁迅’。绍兴会馆是鲁迅在国内工作时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一共住了7年半(1912年5月至1919年12月)。——这是我听来这里的鲁迅专家们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