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6 15:57:41 | 文章来源: 美术观察

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是个大题目。因为在西方,“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美术类型,那么,它就应该匹配相应的美学理论。

在国内,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介绍有很多,在中国的理论界甚至颇为热门,有不少学者以此作为研究课题,常看到有相关的文字发表出来。可是,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论介绍和研究却少到不应该。这对于处处提倡和世界接轨的中国,是一个很不协调的情况。

与此同时,人人都在抱怨,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很“红火”,但是美术理论却非常“孱弱”。比如,今年《美术观察》第五期上展开了一个“美术批评建设的途径”的讨论话题,主持人提到眼下“批评生态的混乱与无序”,希望寻求当代美术批评的“共识”。这个提醒是必要的,由于缺少共识,中国迄今为止还拿不出真正意义的艺术批评和理论去与国际对话,结果,中国的当代艺术批评在国际上是缺席的。

这就给中国的艺术史论工作者提出了任务,我们应该花力气去介绍和研究函方当代艺术理论。因为大家都看得到,在西方文化长期得势的情况下,认真地研究西方是绕不过去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年来中国艺术理论基本是一直处于西方艺术理论模式的笼罩下。若想超越,至少要先弄懂。显然,在没有真正弄懂西方的情况下,我们除了唯唯诺诺地跟着,很难做出真正建设性的行为来。实际是,越跟得紧还越被瞧不起,西方有艺术史论学者已经向我当面流露了这个意思。【1】所以,真正弄懂西方是第一步。

弄懂西方,我们需要的是:心思单纯,态度诚恳——就是一心一意把一件事情真正弄清楚,此外无它。我们不需要的是:不必起劲地搬弄西方的新名词,新标签,仿佛高深有学问,这实际是拉了西方的大旗做虎皮。大家应该都看得到,新名词搬弄越多,水被搅得越浑,这对谁有好处呢?要知道,西方人对艺术的理解其实也有限度的,他们的艺术史论看着虽是结构精致繁复,头头是道,在这些背后,清清楚楚地存在着软肋。我们研究它们,就应该去抓其中的要害,而新名词并没多少重要——他们自己先就被这些繁复的名词定义害得要死,在它们中间跑得气喘吁吁,怨声载道,【2】我们中国人还愿热衷地跟着,自己受累,也让所有的读者受累,真太傻了。

了解西方,我们是需要虚心的,但大可不必胆怯。我们中国学者,首先不是弱智——我们的脑袋好使着呢;其次我们不是一无所有——我们拥有来自本国文化传统的法器,但只管搁着不知道用,“靠着米囤饿死”,这该怪谁去!

以上不过是牢骚,现在让我们进入正题:什么是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这项工作可以从了解两个人下手,一是德国学者贝尔廷(Hans Belting),【3】一是美国学者丹托(Arthur C.Danto),他们两个该算是这个领域中的旗手,是他们先干所有的西方艺术史论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同时提出:现代主义艺术终结了。那时,所有西方艺术史学者都还沉湎于现代主义的成就中,为此写出一本又一本专著,而对于60年代后种种离奇出格的艺术创作,他们宁可认为它们是现代主义的延伸而已。可丹托和贝尔廷却共同看出,一个截然不同于现代艺术的新事物出现了:当代艺术。

一、西方当代艺术的定义

今天在西方艺术史中,“现代艺术”(Modern Art)和“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已经从原先只表示时问的概念转化成艺术类型的专有名词了。在英文中,这两个词若不大写,还是当普通名词,指涉时间,但它们一旦与“艺术”连用,而且开头用大写时,则是作为专有名词,指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虽然英文中用大写来表识“当代艺术”尚未被最终确定,但丹托已经建议说,可以把“当代”一词用大写的方式——“Contemporary Art”——来作为特殊名词使用。因为在实际使用上,并没有被大写的“当代艺术”一词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在艺术范围内通行。比如你在美国问一家画廊:你们经营什么艺术,画廊可能告诉你,’我们画廊主要是经营“当代艺术”的,隔壁那家是经营“现代艺术”的。那么立刻就能知道,被问的这家画廊经营观念艺术作品,隔壁则是经营形式主义作品,区别就在这里。

这就是说,“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在西方清清楚楚地指向两种不同的东西。我们须知道,西方现代艺术一路发展过来,在某个时期,某个地方开始分又,然后生长出另一种东西——“当代艺术”。于是,纵观西方艺术,它从开始发展直到今天,就大分类而言,有三大类型: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

古典艺术指的是从希腊开始并繁茂昌盛的写实艺术,虽经过中世纪沉寂,但到文艺复兴再度繁荣发达,乃至成为西方的固定标准(学院派)。它延续千年,成为西方艺术屹立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特色文化类型。

现代艺术主要是指从l860年到l960年这一百年中出现的艺术。这个分期是被写进了英美大学的“20世纪艺术”的教材中的,就像西方学者(Charles Harrison)在其中所指出的:“到6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理论和批评发现他们已经举步唯艰,或者已经遭致浓厚的敌意。现在用事后的聪明来重看那段时期,那时的各种突发事件,宣言声明,倾向于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标识:现代主义的衰退和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如今在英语的艺术史和批评史中,对于现代主义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无论从西方艺术的潮流还是从历史阶段来看,它都被定义成从1860年代开始到1960年代结束。”【4】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