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法国学者雷米•埃斯(Remi Hess)所说:“空间应当被当成一个总体来考虑。我们应该在它的复杂性中接近它,并在这种复杂性展开对它的批判。那些关于空间、景色、乡村和城市的描述性作品则不再重要。它们都是通过剪裁形成的。它们仅仅是空间中所存在的事物的清单而已。”(亨利•勒菲弗,《空间与政治(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P11)我们强调“空间转向”,并不只是看是否给出了“空间中所存在的事物的清单”。必须指出的是,“空间转向”指的是关注现实问题的“空间转化”。它与从来就有的把照相机一架,对准空旷风景的无物之阵一阵猛拍不是一回事。当代摄影的“空间转向”,不是要将有深度的、激活了思考现实的空间现实简化为一种无深度的、美丽的平面风景,以空间之名抽空空间的现实性,使空间表现贫乏化,而是以深入的空间描述赋予现实以深度,提供反思现实的空间维度。当代摄影的“空间转向”实践,要突破的是一直以来对于空间与现实的关系的故意忽视与贬抑,使现实与空间之间重新获得一种批判的联系。
与至今仍然不断的外出“采风”之风不同的是,空间作为一个主题在当代摄影的出现,有助于帮助摄影家重新认识摄影的社会功能。与到视觉刺激性强的外地、外国、边地、山寨表现外国人“他者”与少数民族等国内“他者”相比,呈现空间所体现的社会变动,以及空间作为一种新社会关系的生产力,更具有现实感,更具有挑战性,也符合大时代对于摄影以及摄影本身的可能性的期待。而只起帮闲作用的“采风”,其隐蔽的目的之一,是转移摄影人的现实兴趣,消解摄影的现实指向。以“采风”这样的边地(我们可以称为“异文化空间”)趣味来取代对于本地、本土现实的关注,转移对于严峻现实的关注,既帮忙又帮闲,一举两得。什么时候,这么多的中国摄影人能够扎根本地,从本地发现问题,什么时候中国摄影就会有健康的发展,中国摄影就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尊敬。这让我想起了山东东营的摄影家们。他们虽然身处并不热闹的城市,但出自一种本土关怀,以摄影观看家乡,而且从空间着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面对以跑外地取代对于本地现实与本土现实的深切关怀的情况,摄影的“空间转向”其实是有自己鲜明的现实取向的,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新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博弈,在当代社会实践中更多体现在对于空间的定义、理解与权益的争夺上。空间成为了交换、消费、控制的商品,对于空间的敏感,对于空间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再生产中的表现,也考验摄影家的现实敏感度、社会责任与摄影表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的“空间转向”具挑战性甚至是有风险的。不要以为看似静止的空间就不能成为社会考察的对象。谁的空间,谁在控制空间,谁在表现空间,谁在控制空间的呈现,其实充满了复杂的政治。空间就是一种政治。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政治,指的是各种力量较量的政治。在这里,不惮争议再说一句,拍摄什么就是一种政治。既然权力与资本以空间为中介、为中心展开其目的昭然的实践,那么摄影家以空间为中介,以空间为中心展开某种反击也是理所当然。
而另外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不断发展的空间叙事,在丰富了对于空间的认识的同时,是不是也会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与语言专制?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探索,在丰富了我没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空间表现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属于他们,而且也属于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