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通俗艺术怎么提升?
叶朗:一些艺术家可以参与普及艺术的工作。宋词,本来也是流行艺术,但柳永等文人艺术家参与进来,就把它提升了。
大众审美趣味需要提高。过去我们常说“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这话没有错。高雅的东西怎么能慢慢让更广大的人民接受,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比如说昆曲。我们把白先勇的《牡丹亭》引进北大,演了好多场,很受大学生欢迎。他们发现原来中国传统艺术如此的美,有学生还说“美得叫人心碎”。
这里面,白先勇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服装、化妆、舞台、美术、灯光等等,都下了很多工夫。要考虑古典和现代怎么衔接,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因为汤显祖那时的演出,肯定和现在不一样。黑格尔说,古代作品拿到今天来,肯定要改编,“美是显现给人看的”。我们要让当代观众感到熟悉、喜欢古典,就必须融入现代的趣味。
中国青年报:最近有很多名著被改编后搬上荧幕,也说是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解读传统文化。您感觉怎么样?
叶朗:改编名著,有利于经典作品的普及,我是赞成的。但是,改编经典,必须非常谨慎,要在融入现代趣味的同时,保持它原有的品位,不能把它“解构”。为什么?经典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与民族生存的气脉有联系,不能损害它。有人说,《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眼光,新《三国》是今天导演的眼光。何必比较?《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你可以改编,但要尊重它。
我看有的观众说得非常好——世界上每个拥有优秀文化遗产的民族,都对自己的文化抱着绝对敬畏的态度。从没听说过俄罗斯人以戏谑的态度翻拍托尔斯泰的作品,英国人也不会戏说莎士比亚。一个民族只有尊重自己的祖先和文化,才能获得其他民族真正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