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殷双喜:9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年展制度与非营利文化事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14 20:04:05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1996年由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上海双年展”是由上海市政府文化机构所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当代艺术展,主要展出中国当代油画。1998年第二届上海双年展定位为国际性的中国水墨画(按画种举办展览是几十年来全国美展形成的基本模式),2000年第三届则迅速扩展为世界性的综合艺术展。展览经费第一届原为民间企业赞助,但由于主要赞助商的退出,改由政府拨款为主;第二届也沿用了这一模式,即政府给予部份资金,主要寻求社会赞助。展览资金投入平均约在200万元左右(前两届均有收藏,平均每件作品约为1—2万元),第三届双年展资金状况不详,但由于各国艺术家的参加,且在策展人差旅费、劳务费、艺术家费用、保险、运输等方面的开支增加,估计经费超过300万元。第四届上海双年展的经费也是多方筹措,才得以已落实。上海双年展的这种筹集资金方式,使得展览组织者非常辛苦,在展览规模与运作上受到很多经费上的牵制。

1998年和2000年在深圳举办的两届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是中国大陆以水墨画为展览内容的国际性展览,它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资主办,深圳市文化局和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承办的双年展,并已列入政府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每届都有政府专项文化资金的支出。在两届展览的中间年度,举办“深圳水墨论坛”,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撰写论文,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这一展事设有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展览的主要决策权在政府文化机构领导人担任的执行委员会主席,没有设策展人,但有秘书长负责的一个展览工作班子。

2001年成都双年展的开幕标志着中国本土举办的双年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成都双年展由民办的成都现代艺术馆独家全额投资,为此成立了成都双年展展览委员会,展览委员会主席由投资方代表担任,委员会下设策划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总投资约为300万元。展览定位于发展中国本土的架上艺术。这一展览得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市委书记与市长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2002年的广州艺术文献展是作为三年展的框架加以确定的,由广东美术馆主办,也采取了国际通用的主策展人领导下的策展人小组制,这一展览预计经费为500万人民币,于2002年11月在广州美术馆举行,展览得到了广东省有关文化与艺术机构的理解和支持。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9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年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双年展在中国的出现最初是由民间企业和资金资助的,它必然带来展览的不规范性、缺乏连续性等问题。而以建筑为主题的第4届上海双年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2年11月举行,说明了双年展制度对于政府文化政策的倚重。成功的双年展必然是国家文化事业经费支出、企业赞助和市场经济运作的共同结果。可以这样说,双年展在中国的出现,填补了原有的中国美术展览体制与结构中的空白,至此,西方展览体制中的各种展览类型在中国都已齐全,在中国的艺术生态环境中,它们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双年展是一个国家艺术展览体制中最为重要的类型,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的成熟度,对外部世界的文化开放度。综观国外重要的双年展,我们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双年展(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60余个双年展),首先是为了发展本国、本地区的当代艺术,但是很快就扩展为洲际性和国际性的展事。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民间资金的投入有多大额度,没有政府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支持,双年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双年展首先是一种政府文化行为,它必须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支持下,作为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态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建设而得到发展。其次,与举办奥运会和亚运会一样,双年展作为举办城市的文化形象工程,对提升所在城市的文化环境、旅游开发、国际知名度有着重要作用。数年前,光州作为韩国的一个地方性城市并不为人所知,如今每届投入数百万美元的光州双年展使这个城市在国际上有了很高的文化知名度。在某种意义上,双年展的举办,不仅反映出举办国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实力,也反映出这个国家与城市在国际经济与文化格局中的身份意识与文化地位。

既然是一个政府性的文化行为,它就意味着政府对社会和外界的文化承诺,保证其具有连续性就成为双年展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定期性、连续性是双年展区别于其它展览类型的根本点。因此,政府对双年展的文化事业支出,应该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保证其有一个稳定的基本运行。以威尼斯双年展为例,政府与举办城市的文化预算投入、民间资金赞助、双年展组委会的商业运作,共同保证了威尼斯双年展自1895年以来百余年的持续运行。

同样,作为一种具有政府性的文化行为,双年展并非完全是为国际上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博物馆长、艺术媒体、画廊业者等举办,虽然上述群体成为双年展组办者最为看重的展览评价集团,但是,双年展的举办,基本的受众必须是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广大公众,无视公众的存在,忽略他们的参与感受,是一种短视的文化思维。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通过参与双年展而加入到世界性的视觉文化交流中,就成为双年展组织者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双年展的经济收支平衡也逐渐成为衡量双年展的一个量化指标。不能设想,耗资巨大的双年展,成为少数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圈内游戏,而举办双年展的国家和城市的公众对此漠然无知和无动于衷。参与公众文化生活,让公众了解最前沿的当代艺术现状,提升公众的现代艺术观念和视觉生活质量,应该是双年展的基本文化理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