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艺术家个案分析

时间:2009-12-30 21:01:55 |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殷双喜

有关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是素描60年展览重要的策展构想之一。如果说中央美院素描60年的发展,反映了中央美院这所著名学院在素描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历史性的发展轨迹和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成果,那么从中央美院的代表性艺术家苏高礼先生、钱绍武先生、刘小东老师的素描成就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素描在一个艺术家的个体的成长道路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这对于青年教师和未来的众多艺术学子的人生之路,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里选取苏高礼、钱绍武、刘小东三位老师的素描历程进行个案研究和呈现,并非说他们的素描成就高于美院的其他教师,事实上,中央美院的许多教师,从前辈大师到现在的青年教师,在素描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识和优秀的作品,并且形成了若干具有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苏高礼先生的一生和素描有不解之缘,从他保留至今的素描作品来看,从上附中之前,到上附中、读美院,留学苏联,以及文革后下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学、艺术考察和创作构思、画稿等,有上千幅之多。这些素描、速写、草图生动地反映了苏高礼先生的艺术是如何从量变到质变,从启蒙到成形、成熟的过程,而素描则在这一个漫长的艺术人生过程中,为苏高礼的油画艺术打下根基,成就了苏高礼先生的艺术品位。苏高礼先生特别强调在素描过程中情感的投入,他认为“以表达情感为出发点的艺术实践才称得起艺术实践”,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和描绘对象紧密呼应的心态。而所谓情感的投入,实际上是作画过程中画者对人性和人文的关怀,这一点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也就是说,即使在基础训练和技术性规范要求较多的素描领域,对待描绘对象的认识、情感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要求。有关苏高礼先生的素描,杜键教授有一段中肯的评价:“苏高礼的画是很具有直接性的,他的画没有学院腔,没有职业病。尤其可贵的是,他所直接抒写的是一种善良、宽厚的情怀,语言自然、朴素。”

同样,在钱绍武先生的素描中,不仅体现了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钱绍武先生对于描绘对象的细致观察,对于他们的形态神韵的把握与表现。钱绍武先生与苏高礼先生都是1950年代留学苏联的中央美院的教师,在中央美院50年代初期走向正规化办学的道路上,他们那一代人共同开创了美院的现代教学体系与制度方法。与苏高礼先生来自生活的质朴有所不同,钱绍武先生的特殊之处,在于他虽然受到了系统的西方学院教育,但却把眼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从中国的传统画论中总结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美学与艺术观念,并且付诸于自己的艺术实践。例如,钱绍武先生特别注意中国艺术传统中的整体观与局部观,即“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还有中国传统画论中的“气韵生动”,这使得钱绍武先生的素描与速写,虽然借鉴了西方素描大家的自由潇洒,体现出一种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的速度感与生动感,但在整体轮廓线条的把握与局部结构的准确方面,仍然保持了可以细品的视觉质量。

刘小东先生的素描,虽然没有前述两位先生在时间上的长度和数量上的丰富,但他的素描体现了文革后中央美院的素描教学在青年一代画家那里获得的反映,真实地呈现了新生代画家对于素描的理解与运用,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刘小东这一代优秀的青年画家而言,素描似乎没有那么崇高的地位,虽然,刘小东(还有徐冰、朝戈、曹力、喻红、马路、陈文骥、王华祥)等许多优秀画家的素描,就其对素描的理解和表达的独特性来说,一点也不逊色于他们的前辈。但更多的时候,素描是刘小东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研究与思考的方式,一种以艺术的方式直接面对生活的简要记录,或是将内心深处那些丰富多变的构思加以有形化思考的创作手段。刘小东的素描,表现了当代画家对于素描的认识从基础到创作的升华,从艺术训练的方式到观察生活表现人性的思维转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